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百变大咖秀》节目的创新探析(3)
另外,《百变大咖秀》的选手也会模仿一些90后、00后年轻观众喜爱的人物,比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美羊羊,美国歌手Lady Gaga等。这些模仿的对象又为节目发展了一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边缘受众。
4.跨媒体时代的商业化运作
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是连接人们与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只是把《百变大咖秀》作为一档普通电视节目在电视上播出,其收视率和口碑必定不如现在。正是认识到这点,和很多年电视节目一样,《百变大咖秀》也有自己的官方微博账号,除了及时更新节目信息外,还与主持人、观模嘉宾及观众进行线上互动,并及时把节目中最有特色和亮点的地方以图片的形式发送微博,这样一来,不愿意花费时间看节目视频的观众就能看到简洁明了但又不失笑点的图片,从而为《百变大咖秀》又培养了一批只愿意迅速接受信息的受众。
二、《百变大咖秀》节目的创新解析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求新求变的制作能力。电视节目的创新主要是通过表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等实现的。《百变大咖秀》之所以能在此类节目的创新中取得成功,是因为它在节目的受众、形式、内容三个方面都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但作为一档竞技模仿节目,它也存在竞技性不明显、点评嘉宾资历不够和模仿范围有限的不足。
(一)《百变大咖秀》的创新分析
1.受众创新:抓住“怀旧”观众
正是由于眼下越来越多的综艺娱乐节目让人应接不暇,碎片化的信息让观众在以为自己接受到了很多信息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真正吸收到的信息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越来越多的观众更愿意选择去听怀念属于自己时代的歌曲或是那个时代的电影。相比于现在整个华而不实的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受众也更愿意选择目的单纯的节目收看。湖南卫视正是抓住了“怀旧观众”的这种心理推出了《百变大咖秀》。顺应了观众需求,在娱乐的同时也照顾受众的心里欲求,也是其收视率稳高不下原因之一。
除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明星艺人,经典动画片人物和电影人物都是被模仿的对象,在第一季的《百变大咖秀》中,主持人谢娜以动画片《蓝精灵》中“蓝妹
妹”的造型出现,引起一批80后观众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在第二季第一期的节目中,谢娜再次打起“怀旧牌”,以经典国产电视剧《小龙人》的形象出现在节目舞台上并演唱电视剧同名主题曲《小龙人》,而观模宾王祖蓝的葫芦娃造型,则以夸张的妆容和逼真的造型及声音博得了大量观众的欢迎,并引起微博的热议。这些模仿在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80后观众再次回童年带给自己的快乐。
2.形式创新:节目参与者全程模仿
节目参与者不只是参加模仿比赛的选手,也包括主持人、观“模”嘉宾、“模”王秀团的选手。主持人何炅、谢娜的出场就以模仿形式出现,蓝精灵、济公、周瑜、小乔、“毛毛虫”、“金龟子”等等都是主持人亮相的造型。第一季第二期的《百变大咖秀》中,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同名主题曲
音乐
响起,谢娜身穿白衣出现在节目舞台上,明显是在模仿赵雅芝版本的白素贞,除了行为举止在模仿白娘子,谢娜还演唱了该电视剧的同名主题曲;《百变大咖秀》的第二季某期节目中,何炅变身为《梁祝》中的梁山伯,与谢娜扮演的祝英台搭档主持。两人都头戴书生帽,在节目现场制造出唯美的画面让经典重现。
除了人物的造型,主持人的开场舞的歌词也会与当天主持人造型的故事有关,大都是以歌曲《Runaway Baby》的伴奏加上新词,作为该期节目的开场曲。如在一期谢娜以巾帼英雄花木兰造型亮相的节目中,歌词是“骑上骏马,配上长枪,换下红妆木兰变身武将,驰骋沙场,铁衣寒光,女中豪杰却风流倜傥更胜儿郎”。当主持人以少儿节目主持人“毛毛虫”和“金龟子”的形象出现时,歌词是“毛毛虫长,金龟子圆,大风车转出回忆点点,转黄橙青,转绿紫蓝,倒转时空找回我的童年玩伴”。
共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非语言符号在舞台朗诵中影响力研究
论香港新闻传媒自由主义的问题与发展
从《搭车去柏林》看电视...
报纸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危”与“机”
试析我国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伦理意识
网络媒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论地方政府的媒介领导力+提升意义+问题对策
试析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组态王文献综述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紫陵阁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