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社交媒体应用中出现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4)
2014年4月22日,粟某用假身份在微信上活跃,诈骗盗窃了不少手机钱财等,虽然最终被逮捕制裁,但不少用户已经深受其害,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微信在给用户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间接成为了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有利工具。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盗取其他用户的基本信息,并博得信任,然后再伺机作案。这不是微信软件出现的本意,但因为自身漏洞等缘故也让其成了交友软件的反面教材。
三、社交媒体应用中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之所以在社交媒体应用中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不能仅简单地归咎于开发商运营商的经营不当,还要从法律法规、软件本身、用户自身安全意识等方面找出原因。
(一)相关法规制度缺失 权责不明
近年来,个人信息被频繁泄露,既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也严重困扰了很多人的生活。但是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的法律法规去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在很多时候,网民只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去防止信息的泄露,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一旦因资料泄露造成财产损失、人身危害的,不能找到具体明确的侵权人文权,甚至连可依据的法律都找不到。2010年发布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即互联网条款,专门对网络用户的安全保护方面作了规定,这样的专门针对网民用户办法的关于侵权行为的法律是值得肯定的,说明我国政府已经有所作为去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但仔细解读其内容,会发现有很多局限性和不现实性,如上述法令的第36条第二款,“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 若是用户上传的资料被政府人员以侵犯隐私的理由要求删除,网络服务者删还是不删就成了问题,要知道,公众也有言论自由、批评建议等权利。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这些界定不严密、现实性不强、甚至很多方面未涉及的法律法规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恶性循环,造成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二)社交软件设计上存在的安全漏洞
近年来,高级恶意软件数量在不断地减少,但是攻击性却大大提高,对大数据的破坏危害性更大,攻击行为更加隐蔽。不法分子将重点转移到了云端上的数据,而不只是用户网络中的一些资料数据。而在数据交换中,攻击者会更有针对性的攻击最薄弱的环节。例如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微信技术,不法分子会寻找微信这个信息软件中的薄弱环节,植入病毒程序,侵入个人的手机,要么盗取个人信息、要么监控个人行为。因为微信软件都是安装在手机或者平板上的,一旦出现漏洞,手机上的电话、短信等重要信息可能直接威胁到个人和社会公众的安全。尤其是腾讯近期推出的微信支付软件,本来微信只是作为一个社交工具,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新闻“快餐化”视域下的编辑应对策略
下一篇:
浅析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
分析电影《恐怖游轮》中的声音应用
自媒体时代网络播客内容创业的路径研究
浅析大众媒体的返乡报道现象
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
自媒体品牌的社群营销模...
论广告音乐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
VR技术在广告营销中的应用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