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国内外真空搬运技术研究现状(2)
基板及硅晶片的搬运装置[8]
;日本第一设施工业公司开发了气旋浮式非接触搬运技术,
此技术能够识别是否存在工件[9]
;以色列 Orbotech开发的气旋浮式搬运技术可以检测
玻璃基板的大小及重量,随时与基板保持一定距离进行搬运[7]。日本 SMC 公司也于
2006年开发出了SMC非接触式吸盘。 Harmo tech 与Omuni 公司开发的“Harmo tech”,
利用涡杯内部形成的回旋气流,可以随着玻璃基板的重量,自动调整正压涡杯内部负
压的均衡,接着再以非接触方式进行反转或是纵横方向的转换,理论上吸附对象物的
大小几乎是无限制,而且又无发生剥离带电之虞[10]。
1.2.2.1 基于伯努利效应的非接触搬运技术
如图 1.2 所示,此技术利用了伯努利效应当气流流入时,工件上表面的气体流速
大于工件下表面的气流流速,由伯努利效应,工件下表面的气压大于工件上表面的气
压,由此产生向上的力与工件的自重相平衡,因此工件处于悬浮的状态。
这种方式所喷出的气流呈放射状,吸力均匀,但由于这种技术的气流是直接流出
工件和吸浮机构之间的腔室,因此存在空气消耗量大、效率低和噪音大的缺点[1]
。 图 1.2 基于伯努利效应的吸浮机构
1.2.2.2 利用旋回流的吸浮机构
目前对旋回流式吸浮机构的研究比较少,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香川利春教授[11,12]
对气旋式非接触真空吸盘进行了仿真研究,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气旋式非接触真空吸盘的
气流流入
工作特性。图 1.3 为香川利春教授研制的气旋式非接触真空吸盘,他使用 3 对大小相
同的非接触真空吸盘进行试验,每对吸盘的旋向相反,从而防止被吸取对象发生旋转。
图 1.3 旋回流式非真空吸盘
如图 1.4 所示,工作气流从切向喷嘴出发,绕着圆柱壁回旋运动,由于离心作用,
在圆柱体的中心区域产生一个负压,从而产生向上的吸附力,使工件悬浮在空中[13]
。
该技术由于是采用气流在杯内回旋而产生负压从而产生吸附力,因而从原理上来说,
气流流出量很少,因此空气消耗量少,效率高。但这种方法由于吸附力难以计算,存
在吸附力小,吸附区域不稳定,旋流易造成工件旋转等缺点[1,14]
如图 1.5 所示,此技术运用了陶瓷类的多孔质材料,压缩空气从多孔质体中通过,
喷出时将板状工件均匀浮起。该材料选用高温烧结陶瓷,内部气孔分布均匀,整体板
式制作,喷出气体洁净度能达到0.1um,等 级 10 以下,从而达到环保和静音的要求[1]。
但是该方法只能产生向上的推力,因此使用范围较为局限,在一些地方无法很好地应
1.2.2.4 利用伯努利效应和离心效应的真空吸浮
系统
此方法结合了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改良而成。如图 1.6 所示,压缩空气通
过入口进入腔室,在中间区域通过气体的回旋流,基于离心效应产生负压;在四周通
过气体经过缓冲腔后从狭缝高速射出产生负压。由于减少了高速空气流所产生的摩擦
损失,提高了真空度并减少了由于旋回所造成的工件旋转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列车制动系统测试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下一篇: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ERP系统与会计业务重组国内外研究现状
动漫网站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现发展水平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
课堂拓展题材国内外研究现状
长期护理保险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酒店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