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PLC高楼无塔供水系统设计+流程图+电路图(8)
(1)梯形图按行从上至下编写,每一行从左至右顺序编写。
(2)梯形图中左、右边垂直线分别称为起始母线、终止母线。每一逻辑航必须从左母线开始。
(3)每个梯形图由多个梯级组成,每个输出元素可以构成一个梯级,每个梯级可由多个之路组成。每个梯级必须有一个输出元件。
(4)梯形图的最右侧必须连接输出元件,输出元件用椭圆形线圈表示。
(5)梯形图的触电有两种,即动合触点和动断触电。这些触点可以是PLC的输入/输出继电器触电或内部继电器触点。每个触点都有自己特殊标记,以示区别。同一出触点可以反复使用,次数不限。
(6)梯形图的触点可以任意串、并联,而输入线圈只能并联,不能串联[10]。
4.3 恒压供水系统程序设计
4.3.1 仿真软件简介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本次设计采用V4.0 STEP 7 Micro/WIN SP9软件进行仿真。该软件可以看做是一台仿真的PLC,可用来运行和检测用户的程序,因此无需连接任何S7-200硬件。
STEP 7 Micro/WIN编程软件为用户开发、编辑和监控应用程序提供了良好的编程环境。STEP 7 Micro/WIN V4.0是S7-200系列的PLC的编程软件。其基本功能是协作用户完成开发应用软件的任务,例如创建用户程序,修改或者编辑原有的用户程序编辑过程中编辑器具有简单语法查阅功能。STEP 7标准软件包括:SIMATIC管理器、符号编辑器、
通信
组态、硬件组态、编程语言、硬件诊断工具。
STEP 7 Micro/WIN编程软件是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的SIMATIC PLC编程软件,简单易学,能够解决复杂的自动化任务[11]。
4.3.2 系统程序流程图
限于篇幅,本文仅给出变频恒压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流程图,详细程序见附录。系统程序流程图如图9所示。
系统的主要模块如下:
(1)系统初始化模块
系统开始工作的时候,先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初始化,对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当前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并进行初始化处理,赋予一些参数一定的初值。
(2)辅/主泵转换模块
主泵转辅泵运行是指单台主泵供水时,变频器输出下限频率,水压处于压力上限,延时一段时间后,变频器停止工作,启动辅助泵的过程。
辅助泵转主泵的过程是指辅助泵供水,水压达到压力下限,延时一段时间后,关闭辅助泵,用变频器启动一台主泵运行的过程。
(3)增加主泵的转换状态模块
增加主泵即是将当前工作中的主泵由变频转换为工频,同时变频器启动一台新的水泵的转换过程。
(4)减少主泵的转换状态模块
减少主泵即是在多台主泵供水时,变频器输出下限频率,水压处于压力上限时,按照“先启先停”的原则,将当前运行中最先进入工频运行的水泵从电网断开。
图9 控制系统程序流程图
5. 控制系统程序的仿真调试
5.1 S7-200PLC仿真软件的使用
由于实验条件有限,控制系统的程序在S7-200PLC仿真软件里运行。S7-200PLC仿真软件不是STEP7-Micro/WIN V4.0软件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其他公司开发的用于对S7-200系列PLC进行仿真的软件。S7-200仿真软件界面如图10所示。
图10 S7-200PLC仿真软件
5.2 控制系统程序的仿真
(1)系统启动之初,用户的用水需求较低。此时,只需一台水泵处于工作状态即可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仿真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启动之初仿真结果
(2)随着用户用水量的增加,只有一台水泵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此时,1号水泵转换为工频状态,变频器启动2号水泵。仿真结果如图12所示。
共9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
51单片机的声光控智能开关设计+源代码+仿真图
下一篇:
AT89C52单片机的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图+源码
plc空压机循环冷却水自动...
PLC物料自动分拣系统的设计+源程序
软PLC技术电梯控制与实现+梯形图
plc化工传热单元的自动控制设计+梯形图
三角架自动矫正机PLC控制程序设计+梯形图
蔬果干燥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梯形图
PLC快件分拣系统的设计梯形图源程序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