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基于Matlab的贻贝群河床模式的模拟仿真+源程序(5)
入侵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1988年,两个从事生物研究的学生在美国圣克莱湖发现了斑马贻贝。几年之后,斑马贻贝迅速扩展至整个五大湖地区,并入侵了美国五大湖以外的淡水流域和内陆湖泊。
(3) 自然风貌地域特征
从生态学领域的空间景象的角度来看,生物的行为总是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同时自然环境也会受到生物行为的影响。
贻贝群在坚硬或柔软的地表形成高、低或中等密度或可变密度的大面积河床作为种群的栖息地。贻贝是生活在海域中的滤食性动物,以海藻类浮游生物和碎石屑为食,常常一簇簇的规则的分布在潮间湿地与岩石上。贝类生物在寻找食物、抵御海浪的压力以及防御天敌(如海星)的威胁时形成了独特的河床模式。贻贝的河床模式常见于潮间泥滩(intertidal mudflat)、潮汐沼泽地(mash tidal zone)或滨海岩石(coastal rocks)中。
(4) 河床模式的形成
自然界的生物总是需要面临觅食、寻找避难场所,防御敌人,繁殖、养育后代等生存问题。为了最大可能的觅食和防御敌人、繁殖养育后代,生物常采用启发式随机的运动方式,以期最大可能的延续自己的生命。贻贝是生活在海域中的滤食性动物,以海藻类浮游生物和碎石屑为食,常常一簇簇的规则的分布在潮间湿地与岩石上。贝类生物在寻找食物、抵御海浪的压力以及防御天敌(如海星)的威胁时形成了独特的河床模式。贻贝的河床模式常见于潮间泥滩(intertidal mudflat)、潮汐沼泽地(mash tidal zone)或滨海岩石(coastal rocks)中。
当贻贝的密度较大时,往往是呈现一种均匀(密集)分布的态势。当贻贝的密度为中等大小时(3.8-6.0 kg/m2),贻贝簇(直径约为5-10cm)会形成条理分明的迷宫一样独特的河床模式。当贻贝的密度很小时且河床是均匀的,贻贝群簇会呈现相互独立的态势,此时贻贝簇直径约为3-5cm,且群簇间距为10cm。
在贻贝群几十年的生命过程中,栖息地河床模式的宏观动态过程以及微观范围内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贻贝群河床模式的分布及数量。贻贝的随机运动策略取决于邻域的贻贝密度、敌人(主要是海星)所在位置及数量和栖息地适宜度(如食物数量、水流速度)。贻贝群河床模式的形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生物机制,协作与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贻贝群在河床上聚集成贻贝簇(mussel cluster),不仅可以防止潮汐流和海浪对栖息地表面的腐蚀,还可以共同御敌及抵御大风浪和暴雨的击打。在贻贝簇中的个体倾向于停留在原地,并且招募其他贻贝进入贻贝簇,进而形成种群间相互协作的贻贝簇河床模式,贻贝群的局部密度逐渐增大进而贻贝簇也逐渐增大。当贻贝簇过大时就会造成本地食物的不足,此时贻贝为了探索新的食物源选择离开,或加入其它局部密度较小的贻贝簇。贻贝群在小范围内的合作与大范围内食物的竞争造就了贻贝群的协作与竞争态势,不仅降低了被攻击的风险,还缓解了群簇内对食物的竞争。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带有母线电压控制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
PH值控制系统设计与Matlab仿真
热环境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ANSYS有限元分析
连续-离散型状态观测器设...
基于Kinect手势识别的遥操...
冷库GPRS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自动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STC89C52单片机盲人用时钟的设计+电路图+程序
PLC物料自动分拣系统的设计+源程序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