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回火热处理对低碳微合金钢工艺性能的影响研究(6)
以上金相组织均在400x下拍摄。
由表3-3可知,原始组织为低碳马氏体。
淬火钢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时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80-200℃马氏体分解,当钢加热到约80℃时,其内部原子活动能力有所增加,马氏体中的过饱和碳开始逐步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马氏体中碳的过饱和程度不断降低,同时,晶格畸变程度也减弱,内应力有所降低。这种出过饱和程度较低的马氏体和极细的碳化物所组成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当钢加热温度超过200℃时,马氏体继续分解,同时,残余奥氏体也开始分解,转变为下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到300℃时,残余奥氏体的分解基本结束。
300-400℃渗碳体的形成,钢在回火的这一阶段,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的碳化物转变为颗粒状的渗碳体(Fe3C)。当温度达到400℃时,α固溶体中过饱和的碳已基本完全析出,α-Fe晶格恢复正常,由过饱和固溶体转变为铁素体。钢的内应力基本清除。
400℃以上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在第三阶段结束时,钢内形成了细粒状渗碳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渗碳体颗粒不断聚集而长大。根据混合物中渗碳体颗粒大小,可将回火组织分为二种:400-500℃内形成的组织,渗碳体颗粒很细小,称为回火屈氏体。温度升高到500-600℃时,得到细小的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索氏体。
由表3-3可看出,在光学显微镜下金相组织呈细小的马氏体,为了进一步观察组织,选取边部心部两试样放在SEM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
表3-4 扫描电镜SEM下心部与边部组织
50000x下边部组织 60000x下边部组织
60000x下心部组织 100000x下心部组织
由表3-4可以看出,边部组织大部分是竖着的板条马氏体,而心部有斜55°的疑似贝氏体铁素体组织存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淬火时钢板冷却不均匀造成,中间部分冷却快,边缘部分冷却慢。冷却速度不同导致中间部分与边缘部分的组织不同,而中间冷却速度过慢导致下贝氏体出现。
由于扫描电镜也不能清楚地确定心部与边部的组织不同,故进行彩色金相实验,借由彩色金相组织颜色不同,来辨别心部与边部的组织。
3.4 彩色金相
本实验所用的Lepera试剂是偏重亚硫酸钠溶液和苦酸溶液的混合液,其组成为10 g /L的偏重亚硫酸钠的水溶液与40 g /L的苦酸的乙醇溶液按1:1混合。经Lepera试剂腐蚀后, 贝氏体组织显示棕色, 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呈现白色。如表3-5所示,可以看出,心部确实存在贝氏体组织,与边部组织不同。
表3-5 彩色金相边部与心部金相组织
边部彩色金相组织
心部彩色金相组织
3.5 结论
低碳微合金钢回火后能减小或消除工件在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降低淬火钢的脆性,使工件体积下降,获得较好的强度、韧性、塑性、弹性等综合力学性能。
1.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硬度下降。
2. 随着回火温度上升,冲击韧性上升,即回火后试样韧性提高。在许多钢的回火温度与冲击韧性的关系曲线中出现了两个低谷,一个在 200~400℃之间,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或低温回火脆性;另一个在450~650℃之间,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或高温回火脆性。回火脆性需避免,可以避免在550℃之间回火,而在400~450℃之间回火,此时韧性最高。
3. 本实验低碳微合金钢原始组织为低碳马氏体,回火后产生回火马氏体,淬火钢经过回火后析出碳原子,释放应力,体积下降。高温回火后,晶粒没长大,韧性提高;且回火后的马氏体组织细小,有一定硬度。
共7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篇:
pH对LiFePO4的影响研究(制备和性能)
下一篇:
年产量100万吨薄板连铸连轧车间工艺设计+CAD图纸+流程图
造纸白泥环保滤料的性能...
应变量对高压切变复合管...
热处理对γ-TiAl基合金的晶界工程研究
Cu-V复合填充层对钢/铌激光...
激光参数对液相激光烧蚀...
金属离子掺杂对三元电池材料的改性研究
碳掺杂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性研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