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多孔壁碳纳米笼用于锂电负极材料的研究(2)
2.2.1 X射线衍射 13
2.2.2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13
2.2.3 X射线光
电子
能谱分析 14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14
2.3.1 电极制备及组装 14
2.3.2 电化学测试 14
3 结果与分析 15
3.1 多孔壁碳纳米笼组织结构及微观形貌 15
3.1.1 除去铁核前后纳米颗粒分析 15
3.1.2 除去掺杂结构前后碳纳米笼分析 18
3.2 多孔壁碳纳米笼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21
3.2.1 循环伏安测试 21
3.2.2 多倍率循环测试 22
3.3 讨论 25
4 结论 26
致 谢 27
参考
文献
28
1 绪论
随着人类社会对移动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化学储能这一研究领域越来越重视,石墨负极材料锂离子二次电池自上世纪末发展至今,短短20年的时间,就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中,成为主流。其应用已渗透到从
计算机
、照相机、手机到电动车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决定生产,这些应用需求也对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动力电池
系统
要求电池具有高能量和功率密度,而个人移动电子设备电源需要电池更小,更薄甚至更强韧。本篇论文主要以碳基材料为研究重点来进行试验探讨。
1.1 碳材料简介
碳元素不仅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元素还是有机物形成的基础元素,也是每个生命体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碳元素除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外,还存在大量的形态各异的单质碳。除了生活中常见的石墨和金刚石之外,在1985年,美籍科学家R. F. Curl 和R. E. Smalley以及另一位英国科学家H. W. Kyoto在使用质谱法检测激光照射石墨的产物时发现了C60分子[1]。1991年日本科学家S.lijima发现了碳纳米管[2]。
碳的同素异形体虽然组成元素都是单一的碳元素,由于碳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存在不同,结构各异,原子之间的成键方式不同,这便使得碳具有大量的结构不同、性质各异的形态,如:以sp1杂化的金刚石(其成键的方式是σ键);以sp2杂化形成的石墨(成键方式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л键结合形成);以及碳纳米管、富勒烯以sp2+e杂化(e介于0和1之间)。随着各种碳材料的发现,碳纳米材料不断发展,应用方向也在不断地扩大[3-38]。
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示意图[1,2]
1.2 碳的同素异形体
1.2.1 碳的价键结构
碳纳米材料的同素异形体之所以性能迥异、形态有别,完全取决于其外层电子可形成稳定而又不同的杂化状态。碳元素能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到第吹冰位主要得益于其具有1s22s22p2 的电子轨道结构。依据原子杂化理论可知,当其它原子与碳原子结合形成化学键时,碳原子外层电子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不同的杂化。其中sp1、sp2、sp3是最为常见的杂化形式。图1.2是“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示意图”[2]当处于激发态碳原子的一个2s轨道与各填有一个电子的一个2p轨道相互杂化时,会产生一个σ键和两个相互垂直的л键(sp1杂化);sp2杂化是激发态碳原子中的一个2s与两个2p轨道相互杂化形成的,这种杂化的杂化轨道处于一个平面上成平面三角形,三个σ键成120°分布,另一个2p轨道上的电子分布在л键轨道上且垂直于杂化轨道平面;处于激发态的2s轨道与3个2p轨道杂化时(sp3杂化),形成了各杂化轨道成109.5°均匀分布,且能态相同的正四面体结构。sp3杂化的四个外层电子各占一个轨道并与其它电子结合构成σ键。轨道杂化形成的σ键键能大于л键键能,进而结合强度也较л键结合强度高。同时,原子间的结合强度随结合键数量的增加而增强。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Z12CN13马氏体不锈钢材料的再结晶临界应变研究
下一篇:
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吸附树脂的研制
高弹性掺氮泡沫碳/纳米...
Cu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纳米碳纤维结构表征及工艺优化
梯度纳米结构纯钛轧制行为研究
激光液相烧蚀法制备纳米材料过程与机理研究
纳米多孔Co的制备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RASP纯钛表面获得梯度纳米结构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