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家用防火避难舱设计(24)
⑤ 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续行里程是同等质量铅酸电池的3~4倍,其优点可使电动自行车在重量上不超标(40kg/ 辆)的前提下,充一次电可跑120公里左右,对于上班族,充一次电能够使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而铅酸电池配备的电动自行车在整车重量不超标的条件下,其电池容量最大为12Ah(铅酸电池重量此时已达13公斤,而同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的重量只有5公斤),充一次电最多能够行驶50km左右。
⑥ 无记忆效应。像镍氢、镍镉电池存在记忆性,而磷酸铁锂电池无此现象,电池无论处于什么状态,可随充随用,无须先放完再充电。
⑦ 体积小、重量轻。同等规格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是铅酸电池体积的2/3,重量是铅酸电池的1/3。
由于家庭空间的局限性,原本就要设计出既能存放各种生存设备的舱体,又要占用的地方较小,这一点上体积小的磷酸锂电池就带来了方便。
⑧ 绿色环保。绝对的绿色环保电池,电动自行车虽然为绿色环保型的交通工具,而其配备的铅酸电池中却存在着大量的铅,在其废弃后若处理不当,仍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磷酸铁锂材料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构成任何污染,被公认为绿色环保电池,该电池无论在生产及使用中,均无污染。
磷酸铁锂电池(LiFePO4)的寿命长、极高的安全性高、充电快速、一致性好、绿色环保等等,这些优点都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
(2)碳酸铁力蓄电池电源的结构参数:
表3.4 蓄电池参数
DXB 1200 / 24 (A) – 1P型磷酸铁锂蓄电池电源
额定容量 50Ah
额定能量 1200Wh
标称电压 24V
工作电压 20.0~29.2V
标准放电电流 5A~10A
最大过流保护电流 20A
电池循环使用次数 ≥ 2000次
额定输出电压 24VDC
电源输入电压 100VAC~240VAC
额定输出功率 125W
充电器规格: 24.2V/10A
锂离子电池恒流恒压充电器
动力保障系统:由家用电源与避难舱内部磷酸铁锂电池电源组成,内、外部供电能自动转换。避难舱平时利用家用电源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循环充电,当容量下降至50%时自动充电。
电源保护:电池电压过充,过放保护;电池过温保护电池组模块过流保护电池组外部短路保护,本电源系统需安装在避难救生舱舱底内部并与内舱贴近相连接,达到防火降温的作用。
3.2.6 自动控制减压阀、自动启动系统
(一)自动控制减压阀[20]
自动减压阀的设计构思是根据流体力学和能量守恒的原理,把它当成流量调节机构,同一过流通道的压力水经过减压阀的调节,将进口波动水压力恢复至某一需要的出口水压力,并依靠通流压力水本身的能量使出口水压力自动保持在事先整定的数值。自动减压阀的作用是保证在其进口水压无论怎样波动,其出口睡呀都保持稳定
自动减压阀,主体包括用于流体流动的中空部分。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并且具有内部空间。圆筒体安装在中空部分内部并且具有形成在它的壁中的至少两个孔"活塞沿着圆筒体的内侧移动并且根据在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之间的流体压差调节孔的开口率。
(二)自动启动系统[21]
舱内设自动启动系统专用按扭。当第三位避难人员进入舱体后, 舱内原本就有少量空气。当避难人员感受到舱内气体不舒适时,立即按动按扭,内自动启动系统立即开始工作,届时,通风系统自动启动,供电系统开始正常工作,舱内的照明、监测监控系统开始正常工作,饮用水管开始供水。舱门上的观察孔立即人工关闭, 立即以报警的形式通知小区物业和火灾急救中心,通讯系统自动启动。如有自动启动系统故障, 也可通过电话向文修部门汇报, 以形成双重保险。
共29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上一篇:
上海某大厦空调工程设计+CAD图纸
下一篇:
公寓楼冷却塔噪声治理研究+文献综述
浅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若干问题【2252字】
洧關高层建筑防火的思考【3000字】
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茬高...
探讨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
大空间建筑的防火分区设...
南通欢喜多家用纺织品公...
房地产建筑商业楼总平面防火设计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