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words: evacuation;emergency management; mass character
目 录
1 绪论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2.1 国内研究现状3
1.2.2 国外研究现状4
2大型群众活动的影响..5
2.1活动带来的安全问题..6
2.2国外大型群众性活动管理现状 . .6
2.3 国内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体系..6
2.3.1安全文化..7
2.3.2安全责任..7
2.3.3安全投入..7
3户外大型活动事故统计分析..7
3.1户外大型活动事故特点8
3.2活动的事故致因理论..8
3.3人群事故原因分析10
3.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11
3.3.2外滩踩踏事件具体数据分析12
3.3.3外滩踩踏事件具体原因分析13
3.3.4踩踏事故原因13
4户外疏散与应急管理.14
4.1疏散对策..14
4.1.1人员容量管理14
4.1.2人流的引导和控制..14
4.1.3紧急疏散计划15
4.2应急管理对策 16
4.2.1应急管理体系概述..16
5 FDS软件仿真.16
5.1FDS软件介绍..16
5.2FDS仿真模型设计.16
5.2.1模拟效果展示17
6结语18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几十年,世界上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一个个惨痛的画面在每个人脑海里浮现,因此,如何科学应对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是当今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遭受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每年造成经济损失6000亿元,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占GDP的6%。安全事故死亡每年超过20万人,伤残人数超过200万人。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优惠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这一党的号召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应急管理的发展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萌芽时期,2003年以前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这一方面。从70年代中期以后,地震、水旱灾害变得愈加剧烈,我国在单向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而对应急管理的一些综合性研究的成果却寥寥无几。对中国期刊网社会科学文献总库中关于疏散与应急管理的研究文章进行查阅,多数为应对各自部门为主的灾害管理的成果报告。目前可以查阅到《危机与危机管理》是现存最早的相关学术文章,此外《我国转型期群体突发性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应尽快建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及《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和《中国形象战略》这些书籍都有相关方面的记载,但是所记录内容并不详尽,知识都简略提及到应急管理与疏散。
第二阶段属于快速发展时期,在2003年非典时期,很多环节都暴露了我国政府存在很多弊病,尤其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因此非典推动了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结合事前准备不充分、信息渠道不畅通、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法制不健全这一系列问题促使新一届政府下定决心全面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2003年胡锦涛在会议中明确指出了存在这一问题,并且强调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