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二、自媒体
(一)自媒体界定
“We Media”自媒体这一概念最初正式被提出是在2002年,丹·吉尔莫将其定义为“Journalism3.0(新闻媒体3.0)”。2003年他在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Here Comes “We Media”文章中进一步将其称为“Journalism's Next Wave(新闻业的下一波)”。博客等新兴网络平台不断涌现,人们对于展示自我有着很强的自主参与性,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并不断发展成为必不可少的新闻活动主体,在未来自媒体必将蓬勃发展。
我国由于此方面起步较慢,对自媒体的研究体系包括定义都从国外的理论基础上沿袭与发展得出。新闻传播学理论前沿学者喻国明教授对于自媒体定义是非新闻专业领域的公民自己制作发布新闻。而尽管学者们对于其具体的定义在措辞与细节处众说纷纭,但都有一个核心的内容即自媒体是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网络平台,大众可以在上面进行实时信息共享。再通俗易懂来说,自媒体就是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的思想见闻发布,通过社交平台上的转发评论来扩大传播覆盖面。它传达的是发布者的思想,不受他人影响,但受他人的评论影响;不受媒体的影响,但受媒体人的影响;自在自由,公平公正。
除了当下较为普遍的平台如论坛、微博和即时通讯等人们自发地去发布分享信息,还有一些公民新闻网站。它们的兴起代表了自媒体的发展趋向成熟。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即公民共享新闻(citizen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特指那些来自公民的、非专业性的新闻报道。公民新闻网站是一个属于大众的共享自媒体。早在2000年吴延浩在韩国建立了ohmynews,紧随随后在日本有Janjan,美国出现了ourmedia.org、Livedoor和MyMissourian等。2006年9月1日, “直播中国”诞生在中国,该公民新闻网站意在鼓励每一个用户积极参与新闻活动,通过手机或是相机来记录和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
(二)自媒体发展现状
自媒体时代,人们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身边的“新闻”并相互转发评论,同时对于时事热点新闻各抒己见,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舆论之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每个人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在分享,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信息社会。
当下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主要有国外的脸书、推特和国内的微博、微信等。微博起步于2009年,历经短短几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之一,于此同时它也是最占优的信息传播路径。许多热点新闻都是先在微博上被疯狂转发传播,获得了公众的极高关注度后,传统媒体如电视台、报纸等才开始采访了解并去追踪挖掘新闻信息。截至2013年3月,其注册用户突破了5.36亿,比上一年增加了6.6%。有着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显示了自媒体在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交媒体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社交媒体已成为互联网媒体中最为流行的媒体类型之一,凭借用户基数大、信息传播快、互动功能强等特点,成为网上内容传播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