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基于心理资本的高年级大学生就业力研究(2)
近年来,心理资本的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它的研究领域也从开始的企业
管理
逐步延伸到了高等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以往的心理资本大多结合企业员工的角度研究,却很少涉及到大学生就业力情况与的相关关系研究。本研究在分析探讨前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就业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为高校毕业生从心理资本角度提高其就业力。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资本及就业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关于大学生心理资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本研究结合心理资本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关于大学生就业力的研究领域。最后,本研究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就业力架起了相互联系的桥梁,为以后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力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本研究从心理资本的角度研究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为高校培养具有竞争性的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高校对其学生的职业及心理发展作出正确的预期和合理的判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力的方案,
促使大学生不断积累并储备心理资本和提升就业力水平,从而使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二、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是以在人力资本理论、积极心理学及积极组织行为学为研究背景孕育而生的,最早出现在
经济
型、投资学和社会学等文献中[1]。由马丁•赛里格曼在2002年首先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即促使个体展现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2]。2004年,Luthans等人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概念,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等方面的积极心理状态[3]。2005年,Luthans等人再次指出心理资本是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是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4]。2007年,Luthans等人在保留心理资本的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将其缩短为“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5]。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心理资本理解为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和积极心理力量。
2.就业力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就业力(employability)”一词就已经流传于社会。最早由Beveridge提出,这一概念最先被应用于区分处在求职者和没有求职意愿的待业者[6]。《文基百科全书》将就业力定义为: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的能力。国际劳工组织对就业力的定义如下: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变化的能力。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就业力是个体获得工作机遇,并能够完成以满足新工作要求为目的的各个岗位之间转换的能力,以及在需要的时候重新获得新工作和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的研究文度下,就业力的内涵也是大不相同的。本研究认为就业力就是获得就业机会并能保持就业,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进步的能力。
3.大学生就业力
关于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国内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郑晓明(2002)认为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知识和开发综合素质而获得的能达成就业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7]。张惠丽(2009)认为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获得基本就业、文持工作并能在必要时重新获得工作的能力[8]。本研究采纳张惠丽关于大学生就业力的观点。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徐州市素百味品牌推广策划方案+SWOT分析+4P策略
下一篇:
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研究+SWOT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项目型企业CRM应用研究
女性向游戏玩家的消费心理行为研究
基于消费者行为变迁的奢...
基于干中学理论的员工培训形式与方法研究
基于AHP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的研究
基于微信网络政治参与的缺陷及其完善探析
基于价值流的D公司生产线标准作业研究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