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村民对宅基地权利认识研究(2)
5.6 政府应当制定和建立完善的农民权益保护条款和申诉通道 12
参考
文献
13
1 绪论
1.1 概述
农村宅基地不仅仅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住房保障。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与中国亿万农民的生活密切相关[1]。在中国,宅基地更多的是充当保障性的角色,而忽略了其财产性的角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政策的控制显得越来越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矛盾。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
法律
框架主要由《宪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构成[2],但是具体来看,其对于宅基地的界定模糊不清,不能很好的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对政策了解的相对匮乏,就很有可能导致农户对宅基地在所有权、处置、继承、抵押等方面的政策认知上产生较大的分歧,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容易受到损害[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的农村土地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政府和农户都迫切希望一个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农村土地发展的农村宅基地政策。而在此之前,事先做好村民对于宅基地权利的认知、态度这些方面的调研无疑是至关重要的[4]。
1.2 研究背景
有资料显示,2000-2011年,我国的农村人口减少了1.33亿人,但是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却增加了3045万亩。其中人均用地高达229平方米。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此外,政策宣传力度不到位、土地延伸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对于人情
网络
的态度、征地补偿问题等等有关农村土地的问题也愈演愈烈[5-8]。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研究[9-10]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1.3 国内
研究现状
谢琳[11]等人认为:法律规定不一定就是现实的制度,有关农地流转制度的法律规定只有得到博弈各方的认同并达到均衡状态,才可能成为博弈规则,所以说,如果法律规定不能成为博弈参与者共享的心智模式,那么法律的作用就会弱化甚至无效,于是,博弈参与者的认知有了重要的制度意义。但是该说法的提出仅仅限于对村干部的调查,而不是农民群体,其准确性有待商榷;李景国[12]提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而不是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宅基地制度改革关系到8亿多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应该吸收农民代表参与,充分听取和吸纳他们合理合法的意见和建议,使新制度能够得到农民认同。这种观点突出强调了制度改革前要做好农民态度的调研工作。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南京市住宅市场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下一篇:
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研究
高管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自媒体传播中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以华普为例探究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扩散...
南京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现状和对策分析
某化工企业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品牌溢价的影响因素及其...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