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与公益组织在信誉和资源等方面的不对称    12
四、促进企业与公益组织合作的对策分析    12
(一)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与公益组织开展合作    13
(二)加强企业员工与志愿者的交流沟通,实行中期评估机制    13
(三)建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和中介组织,促进双方信息的对称性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附    录    17
企业与公益组织合作的电子垃圾回收利用现状研究
——以希望电脑室项目为例
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正在被纳入世界讨论的议题之一。信息技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迅猛发展, 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近二十年来, 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高科技信息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不断下降的价格和变革的技术使得他们的使用寿命远远低于产品实际能够使用的年限。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的生产—消费模式的变革,大幅改善了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电子垃圾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环保人士和专家分别从法律法规、公共政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方法和理论,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一种新的回收处理模式正在形成,就是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的回收处理模式,例如希望电脑室项目。
一、广州市电子垃圾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目前,广州市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模式如下图1所示
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模式图
(一)电子垃圾产量激增,处置方式不合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类电器电子产品加速更新换代,家电淘汰量呈逐年加速递增趋势。据《广东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2011-2015年)》报告,2009-2011年期间,广州市“四机一脑”的年均淘汰量达210万台,且有逐年递增趋势,如图2所示。另据《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5-2015)》报告,广州市2010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数量达到11万吨,预计到2015年将产生13万吨电子垃圾[1]。电子废弃物激增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种类也层出不穷,其产生的主体越来越多样化,从儿童到少年、青年,再到中老年,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广州市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电子产品消费群体庞大,在时尚潮流的影响下,人们手中的电子产品的平均使用年限也越来越短,更换速度越来越快,部分市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随意处置电子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图3所示。
居民在电子垃圾的处置方式上还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之处。根据此次的问卷调查,大部分居民对电子垃圾的处置方式是卖给回收小贩或者是直接丢弃,仅有小部分的人会将电子垃圾送到正规回收点
上一篇:现有保险教育体系研究
下一篇:小米国际营销策略研究+SWOT分析

房地产项目开发与租售方案SWOT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项目型企业CRM应用研究

高管胜任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基于干中学理论的员工培训形式与方法研究

企业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问题研究

户外疏散与应急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业丹阳飓风...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