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4.2 徐州市小学的服务水平评价 8

5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图清单

图序号 图名称 页码

图3-1 网络服务区 7

图3-2 人口密度分布区 9

图3-3 服务水平图 10

表清单

表序号 表名称 页码

表1-1 徐州市各区县比重图 3

表3-1 各区县小学资源状况 8

表1-3 服务区详细参数 10

变量注释表

 处的预测值

 处获得的测量值

N 参与插值的预测点周围样点的数量

预测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各样点的权重

预测点 与各已知样点 之间的距离

1 绪论

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目的在于“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义务教育实行多年以来,各地政府大力支持义务教育,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的国家政策,建设多所小学、初中,丰富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设施,重视教育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优化基础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我国需要对现有的中小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以进一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网

GIS 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企业管理系统开发、战略和规划研究、资源管理、投资规划及评估等方面[1]。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空间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生成和可视化表达手段,而其在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方面的多方面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多位学者对学校布局、城市教育等进行研究,吉云松[2]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作用》中对南通市中小学的分布进行研究,分析了南通市教育资源布局情况,为研究与规划南通市的教育资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杨元飞[3]在《基于GIS模型在中小学布局规划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则是关注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规划。台湾的叶雅惠[4]等人的研究以“人地关系”的观点,综合探讨了学生、学校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学区发展的因素。总的来说,多位学者针对教育资源的规划、配置进行合理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从研究区域来看,大多数学者在分析时着重于对县市级的细节性的教育资源研究,没有探讨大尺度范围内的区域教育情况;在研究对象上,很少有学者将城镇与农村同时进行分析,从整体大局对城市教育资源进行分析。

本文以徐州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对小学教育资源可达性分析,提出了可达性分析与服务水平评价,将人文因素引入了分析过程。在分析过程中首先使用ARCGIS软件进行屏幕数字化,以获取徐州市地区的空间和属性信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在对人口的插值分析和小学服务点的网络服务范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综合影响因子,分析徐州市小学资源的可达性;同时采用一定的服务评价指标,对徐州市整体小学资源进行评价,使分析结果更直观与具有可分析性,以便为规划部门与校址选址单位提供参考。

上一篇:基于遥感的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下一篇:基于GIS新沂市空间开发适宜性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项目型企业CRM应用研究

基于消费者行为变迁的奢...

基于干中学理论的员工培训形式与方法研究

基于AHP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的研究

基于微信网络政治参与的缺陷及其完善探析

基于价值流的D公司生产线标准作业研究

基于约束理论的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研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