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海面粗糙度

粗糙雷诺数、空气动力学粗糙长度和阻力系数是表征海面粗糙程度的三个物理量[3],本文将基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展开。

1.2.1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概念

由于粗糙元的不同,地表的粗糙度有很大的区别,根据粗糙元的类型,粗糙度可分为砂质、雪质、水质、砾石、植被粗糙度[4][5][6]。不同下垫面的空气动力粗糙度千差万别,山脉地形下的粗糙度达到10m以上甚至接近100m,城市中心在1m左右,而本文中所研究的开阔海面的粗糙度精度为10-4m。

1.2.2海面粗糙度概念

海面粗糙度描述了微尺度海面起伏状况,由于海面随风起伏不定,粗糙元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随之改变。另外,由于海浪的作用,接近海面的气流也会产生雷诺应力。综上所述,海面粗糙度不仅与风速有关,也同样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1.3研究现状

海洋表面特征的提取方法多样,包括遥感、浮标、水声等。其中水声获得数据需要依赖于置于水中的仪器而导致操作困难;浮标可提供资料较多,且不受陆地船舶影响,误差较小,但数据较为离散,分布不均匀;遥感可提供大面积数据,分辨率高,且监测连续均匀,可重复,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到广泛应用,但成本高,且亦受云层干扰。相比之下,视频监测技术易于实现、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随着视频监测技术的发展,更能提供大面积、持续性实测数据。美国最早广泛应用了视频监测技术。视频监测技术也被用于在NCEX、RIPEX大型海洋科学研究实验中[7]。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RobHolman教授所在的科学家团队成立海岸图像实验室,开发了基于岸线的近岸视频观测技术即ARGUS系统,开展海滩和近海的水纹动态、海岸变化的研究工作,这套系统目前已开发至第三套[8]。澳大利亚从1999年至今,采用视频图像监测海岸潮水线、海流、海浪的持续长期资料,研究海滩演变等,日本2003在田边湾海中建立视频图像监测系统,2015年我国第一套ARGUS系统于浙江舟山建成,目前英国新南威尔士大学也发展了近海图像监测系统[7]。

海面粗糙度一般无法直接测量得到,我们需要综合风力数据,其中包括了海浪的高度、风速、波浪频谱能量等,从而间接粗略估计出海面粗糙程度。其中卫星高度计测量数据多,范围广,持续监测时间长,但所测数据只有高度、风速和有效波高,没有波长信息;相比之下,微波风场散射计可提供更高精度数据,可提供风速、风向以确定风场,但目前风向估计依旧有一定模糊性,模型还在不断改进当中;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测量海洋表面的多种参数,在这几种方法中精度最高,是测量小范围海洋粗糙度的有效手段,但观测数据量较少,成本较高。


上一篇:Android全国天气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设计研究
下一篇:IEEE802.15.4网络自适应策略研究

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检索系统研究

基于颜色特征的多肉图像检索

图像的偏色检测及校正

采用PCA的K-means聚类

RGB颜色空间的色彩分割限...

采用不同流量管理技术的QoS比较

基于自适应颜色属性的视...

淮安市农村小学体育课开展现状的研究

汇率制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试析我国企业应对美国“...

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探析

现茬去學什么技术好呢,...

我国无效婚姻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电子商务對物流及其管理的影响【3444字】

空调新风机组STM32C8T6单片...

论茬課堂中如何落实生态文明教育【3561字】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