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总结有关环境审计的基础上,张金凤(2011)认为生态绩效审计的本质与目的是对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改善而进行的监督、评定、鉴别。陈佳稳(2012)认为现在我国的生态绩效审计仍然存在意识薄弱、相关人员综合能力不够的问题,随着公众对绿色经济的愈发持续关注,生态环境审计对于改善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张亚连,李彩(2013)认为生态审计既然是一个新兴的审计类型,必须在企业内部有所控制,加强环保理念,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1.国外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提出具体指标。Lin Roberts(1996)分析了数家有代表性钢铁公司经营绩效与生态绩效,并且说明了企业的生态绩效和其经营绩效有着明显的相关性。Frank Dixon(1999)认为生态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提高生态绩效,长久而言对于经济绩效有着很大的帮助。Egana,P.D(1997)认为企业的生态绩效审计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准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员工对生态绩效的认识和理解。
(2)模型的建造。Johan Thoresen(1999)认为绩效考核应该从多方面全方位立体进行。Christ Mann(2000)经过自己的对比观察,得出结论,企业生态绩效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Stefan  Schaltegger(2002)经过对比传统财务绩效与生态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证明:两种绩效审计方法确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国内生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影响比值法。吕彬,杨建新(2012)讨论了价值一影响比值计算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几种典型计算方法和模型,并阐述了在各个层次上的运用。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在选择评价指标的时候,企业大都会采用和利润最为正相关的值。而在选择计算方法的时候,往往采用最为常见价值——影响比值法,进一步的提出当前生态绩效评估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数据的短缺和指标的难以创新。
(2)企业生态绩效审计体系。丁艳秀(2012)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用平衡法把这两个因素结合建立了企业生态绩效审计体系。
(3)动态评估模型。林逢春,陈静(2013)运用为了构建全新的动态评估模型,把之前学者总结的各项指标构建了企业生态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并完善,所以,该模型就此问世。
(4)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因地制宜。杨婷(2013)认为应该把企业生态绩效评价指标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地区进行分类,这样在企业生态绩效审计评价时才更为合理。
上一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融资约束产权性质与企业避税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对IPO抑价影响实证研究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浅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核心财...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职工薪...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