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豆香:作为修饰,协调奶香和果香,使香气更圆和。一般用硫噻唑
5.焦香:作为修饰,与奶香中的酮类香料相协调。觉得酮里面已经含有焦香,其中吡嗪类也有较多的焦香
6.特征香气:牛奶特有的浑厚的气息,贯穿整个香气。

3.1.3制定出基础配方
  表3.2 实验基础配方(1)
编号原料名称   用量/g
1    丙位癸内酯  0.150
2    丁二酮      0.200
3    丁位十二内酯0.100
4    丁位癸内酯  0.200
5     硫噻唑     0.250
6     辛酸乙酯   0.040
7     癸酸       0.080
8     牛奶内酯   0.400
9     3-甲硫基丙醇       0.025
10    丁酰乳酸丁酯       0.020
11    丁酸乙酯   0.020
12    十二酸     0.040
13    香兰素     0.200
14    乙基麦芽酚 0.070
3.2配方修改
3.2.1根据基础配方调配香精
根据制定出的基础配方进入实验室调配香精,用量如下表所示
表3.3 实验基础配方(1)
编号    原料名称    用量/g    实际用量     
1丙位癸内酯 0.150 0.151
2丁二酮     0.200 0.203
3丁位十二内酯       0.100 0.101
4丁位癸内酯 0.200 0.204     
5 硫噻唑    0.250 0.275续表3.3
编号    原料名称    用量/g      实际用量     
6辛酸乙酯   0.040  0.042
7癸酸       0.080  0.084
8牛奶内酯   0.400  0.408
93-甲硫基丙醇       0.025  0.025
10       丁酰乳酸丁酯       0.020  0.025
11       丁酸乙酯   0.020  0.021
12       十二酸     0.040  0.053
13       香兰素     0.200  0.204
14       乙基麦芽酚 0.070  0.074
20       丙二醇     7.160  7.251
3.2.2通过评香修改配方
按照初步的配方进行了调配,但结果不是很理想,牛奶的特征香气没有凸显出来,并且整体香韵不和谐。香气不够浑厚,较浑浊,香精的油脂气息太重,脂肪气息也过重,不像是牛奶香精,类似于奶油香精的油腻感较多。最主要的是各香气间的协调不好,太多浑浊,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多次闻香发现主要是酮类叫的过多,使得脂肪香感过强,类似于一种油腻感。并且癸酸,十八酸等也加的过多,闻起来类似于喉咙被灼烧的感觉。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酮类和酸类的用量进行了调整。
上一篇:从鸡蛋蛋黄中提取分离唾液酸糖肽研究
下一篇:紫山药皂甙类提取纯化工艺+文献综述

牛奶酒风味和工艺的研究

蜂蜜的蜜甜香韵研究+文献综述

醪糟牛奶品质稳定性研究...

牛奶酒的研制+文献综述

低胆固醇牛奶的研发+实验材料和方法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