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铜合金的导电率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对
国内外
近年发表的关于铜或者合金的导电率
研究
的
文献
进行搜集整理后,初步得出提高铜导电率的方法,研究的重点,在实验过程中应统计的数据,完成的表格等。
1913年国际电工委员会 (IEO) 规定,含铜 > 99.9 % (包括银在内)的退火软铜线电阻率在 20 ℃时为0.017241欧•毫米2/米,其导电率作为100% IACS。我国标准(GB46-64)规定用含铜 99.9%的铜料(2号铜)作为导体
材料
,全国电线电缆行业亦依此作为铜导体成分的控制标准。22227
但实践证明用成分符合GB468-64标准2号铜规定的线锭(含铜99.9%~99.94%生产出的铜线导电率往往达不到100%IACS。但在生产中也发现有一部分产品导电率很高,有的甚至高达103%IACS。铜的导电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出入?又为什么用同纯度(99.9%)的铜料生产出的铜线导电率往往低于IEC标准?众所周知任何杂质的溶入都会影响铜的导电率。在电缆工厂,最易混入铜中的金属杂质为铁、铝、铅,其中以铁为常。非金属杂质则多为硫、氢、氧。如果使用较好的原料(电解铜板),同时又能做到在熔铸过程中不被外来杂质所污染,则铜线锭中的杂质可以大大减小。无疑,铜的纯度越高对导电率提高利。
论文网
为了探讨稀土元素的作用机理,表1给出了试验用铜及稀土元素的
物理
性能。从表中可以看出,稀土元素的熔点比铜低,但其沸点却比铜高许多,密度一与铜相近,原子半径相旅很大,因此稀土元素在铜中的溶解度甚小,但铜与La、Ce、Pr、Nd却能组成相似相图。它们可以形成多种金属化合物(LaCu、LaCu2、LaCu4、LaCu6;CeCu、CeCu2、CeCu4、CeCu6;PrCu、PrCu2、PrCu4、PrCu6;NdCu、NdCu2、NdCu4、NdCu6 ),并且可以构成多种成份价共晶体 ,起细化品粒的作用,从而一导致铜合金加工性能、
机械
性能和腐蚀性能改善。稀土元素的这种作用,已被稀土在铝及其它金属中的作用所证实。稀土元素与铜中的有害杂质 O、S、Pb、Bi的亲和力很大,因此具有很强的脱氧、脱硫和除气作用,同时稀上还与Pb、Bi主等生成高熔点化合物,分布于铜的晶粒内部或呈不连续状态分布于品界上,从而改善了铜的导电性能。
6 主要
参考文献
[1] 廖乐杰,何福忠.稀土在铜及铜合金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J].特种制造及有色金属,1997,(2):52—24.
[2] 仲伟深,付大军,孙跃军.稀土对电器化铁路纯铜电车线性能的影响[J].铸造,2001,(2):81—83.
[3] 黄培云.粉末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4] 尹志民,张生龙.高强高导铜合金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冶矿工程,2002,(2):1—9
[5] 虞觉奇,易文质. 二元合金状态图集[Z].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6] 廖乐杰,何福忠,稀土在铜及铜合金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 [J].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1997,(2):52—54
[7] 仲伟深,付大军,孙跃军,稀土对电器化铁路纯铜电车线性能的影响 [J].铸造,2001,(2):81—83
[8] 庄 虹,刘勇健,稀土对铜及铜合金性能的影响[J].有色金属,1995,47(5):90—94
[9] 王庆娟,徐长征,郑茂盛等.高强高导电铜合金的研究
现状
[J].西安
建筑
科技大学学报,2006,38(5)731~736
[10] 谢春生,翟启明,徐文清等扁强度高导电性铜合金强化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发展[J].2007,32(1):12~20
[11] 刘平、赵冬梅、田保红.高性能铜合金及其加工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下一篇:
图像分割算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亚临界水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文献综述
营改增税负的影响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超级电容器文献综述
品牌溢价对顾客契合与品...
农业自媒体的营销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RBF神经网络智能故障诊断...
《水的浮力》初中科学实验设计文献综述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
STC89C52单片机NRF24L01的无线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浅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茬...
基于Joomla平台的计算机学院网站设计与开发
压疮高危人群的标准化中...
上海居民的社会参与研究
AES算法GPU协处理下分组加...
酵母菌发酵生产天然香料...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學生...
从政策角度谈黑龙江對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