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认为汪曾祺 “没有应付一浪接一浪的历史狂潮的因子”,所以在遭受一系列运动后, 他只是选择“逃遁”选择“做梦”。如上所述,汪曾祺的“和谐”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种“活出花朵来”的“生命韧性”。汪曾祺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兼擅,曾师从沈从文,这些对他的为人著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沈从文先生即使 “完全陷于绝望中”也能“充满勇气与信心始终工作” 的乐观精神深深渗入了汪曾祺的血脉之中,使他具备了在困境中也能 “皮实” 活着的“因子”。汪曾祺一生命运几番沉浮,但他已能从容应对,“活出花朵来”。“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 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每天趟着露水,摘几丛马铃薯花,插在玻璃杯里,研究、作画,烤马铃薯吃⋯⋯他既不自欺,亦不逃避。他以“合于世俗、融于社会为起点”,“以追求个体精神对世俗的超越为目的”文革时期,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内在自我的关系处于严重的扭曲分裂状态, 其中破坏最厉害的就是人性。《受戒》 发表时,民众精神的创伤还没有愈合。“人性的回归” 成为当时文学的母题。汪曾祺应时而作, 创作了洋溢着健康的人性、和谐之美的《受戒》。“一个作家总要使人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感到生活中有真实可靠的东西,要滋润人们的心灵,提高人的信心。”是时,大多数作家还沉浸在以揭露为主旨的“伤痕文学”的感伤情绪之中,《受戒》 另辟蹊径,给人以理想,温暖人心。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全集[C].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杨红莉.汪曾祺小说“ 改写” 的意义[J].文学评论, 2005,(6).
[3]王晓薇.平远小景素雅拙淡[J].当代作家评论, 2003,(5).
[4]汪曾祺.晓翠文谈[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
[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6]杨沉.一花一世界——论《受戒》的“和谐”之美[J].南京师范大学,2007,(5).
[7]马慧珍.和谐掩映下的悲凉底蕴——论汪曾祺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审美风格[J].河南师范大学,2007,(4). [5] 汪启平.错位与契合——读汪曾祺的小说《受戒》[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07,(5).
上一篇:朝汉语言研究对比文献综述
下一篇:晚唐诗歌研究文献综述

《水的浮力》初中科学实验设计文献综述

《玲珑》杂志女性形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微博传播与微博舆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电视真人秀《极限挑战》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开明国语课本》的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极限挑战》热播原因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微微一笑很倾城》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