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诗经》战争徭役诗中的人文关怀(3)
同样,徭役的痛苦也让人们愤而疾呼,《唐风•鸨羽》中的主人公被迫服役,家园荒芜,父母无人奉养,心中焦虑无以排遣,于是怨极呼天,但也只能是一种苍白无望的述说,尤其“末二语呼天而问,充满悲怆无奈之情”。[5]徭役在毁灭普通民众的小我幸福的同时,也使社会下层某些官吏陷入痛苦,《召南•小星》写的便是这样一幅情景,“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星星天边闪烁,为公家做事的征夫却不得不披星戴月,不得安寝。服役者常常表现出对统治者的不满,怨恨之至而呼天抢地,抒发了对命运不公的感叹。
战争的残酷免不了鲜血淋漓,尸骨堆积。但《诗经》中的战争诗却不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将一种威仪和人格美展现在人们面前。《小雅•采芑》是一首以抗拒外侵为背景的诗歌,诗中叙述了方叔的威仪,显现的是一种军威,似写武功,却又充满着人文精神。在作者看来,战场上得胜归来的将领,不见得有多高的军事素养,但一定有很好的人格修为,这种以德服民的人格修为才是征服蛮夷的关键。在这里战争作为背景展现的不是残酷无情,而是对人的道德风貌的肯定。
《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通常主要描述的是真实的役夫生存状态,抒发的是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战争的硝烟,役使的辛酸,带来的是征夫役卒的不幸和悲凉,却成就了《诗经》千年的不朽,而其中体现出的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与探讨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
(二)浓郁的故土之思
安土重迁的观念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使《诗经》中的许多诗篇反映出当时人们深沉的故土之思。据史料记载,周宣王继位后,为缓和国内矛盾,接连对外用兵,王权衰落,诸侯国间更是征伐不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正如《小雅•桑柔》所描写的“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6]战事的增多,繁重的兵役徭役使人民痛苦不堪,经年累月离开故土和亲人,不由牵动起士卒们强烈的思乡恋土情节与浓重的故土意识。
在外行役的人,倘非思亲念家心切,不会爬到高处有感而发,肆意长啸。《魏风•陟岵》重章叠唱,抒情主人公登上高山,遥望亲人,设想亲人念己之心。每章开首两句直呼自己思乡之切,接着分别以父亲、母亲、兄长的口吻抒写他们对自己的关心体贴,实际却是戍人思亲念家之深。《邶风•式微》开首便说,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不是不想回家,而是由于君王的事情,不得不在露水与泥泞中挣扎,夙兴夜寐,痛苦劳作。《王风•扬之水》从普通士卒的角度,续写了一个远远在外戍守的士兵想念家人,望眼欲穿,思归不得归,诗篇生动传达出了对战争无限怨恨的悲凉心境。《小雅•四牡》、《小雅•杕杜》中的征夫使臣远戍于外,忙于王事,上不能以侍父母,下不得抚育妻子,基于血缘亲情的重孝意识深深拷打着役夫们的心。王事差遣无休无止,服役期限一再延长,厌战思归,无限的惦念、牵挂、担忧,只能“是用作歌”罢了。
前面几首诗中的主人公往往是思归不得而忧心忡忡,而《豳风•东山》中的这位远征士卒却已然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了,但越是快到家了,心中的伤感矛盾就越发激烈。被迫应征,久戍不归,九死一生,历尽磨难,任谁都会感慨喟叹。从诗句中可知,这位士兵到东山打仗,很久都不能回家,终于可以回家,可这个士卒并没有我们想像的欣喜激动,而是“我东曰归,我心西悲”。衔枚宿野的日子终于结束,可是久未归家,家中境况如何,作者全然不知,心中自然忧虑不安,显然诗人是做好了最坏的设想与打算。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从《三国志平话》到《三国演义》看张飞的形象塑造
下一篇:
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伦纳德巴斯特形象分析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山海经》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盛可以《野蛮生长》农民暴力女性意识
《白鹿原》之田小娥形象分析
空空道人评点《儒林外史》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以《天香》为例论王安忆...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