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诗经》战争徭役诗中的人文关怀(5)
(四)对和平美好未来的期待
战争徭役的主旨往往使这类诗产生一种怨刺倾向,但怨刺之外,《诗经》中往往潜在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诗经》的诗歌文化是建立在传统农耕文化之上的,这种传统文化中的亲情友情,宗族之情,人伦之情牢不可破。不可预测的外力冲击与破坏,造成国破家亡,人民背井离乡,亲人生离死别的惨境。于是思归怀人便成了这时战争徭役诗的一大主题,而思归不得,怀人甚苦时,人们常常耽于幻想和美好的憧憬,自己为自己勾勒出一幅桃源美景。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这里的士卒久役不归,自知归家无望,便在幻觉中回忆起与妻子订立白首不相离盟誓时的境况。《豳风•东山》的戍卒也是久役不归,现实中达不到的目的,他便在臆想中回,“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同样思归的两个士卒,祈求恢复到过往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的日子,却不可得。
除了战士思归不得而生发幻想的诗篇外,还有一些诗篇仅以战争徭役为衬托,表现的却是思妇怀人。这些独守空闺的妇人们念及丈夫亲人,也往往臆测和想象着美好的未来,《小雅•杕杜》中的妻子迫切期望出征丈夫归来,夫妻团聚,服役期限已过,仍不见归人,一腔热忱便寄托在了卜筮的吉卦上。
还有颂扬先祖之德的《小雅•大东》,其主旨也是希望回归一种和平安定的社会秩序。《毛诗序》言:“《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逸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9]周幽王时贫民与贵族生活处境悬殊,使世人不禁感慨西周时社会风气的纯正。在对比与讽刺之中,诗人的愿望可见一般——恢复旧有的社会风气制度,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如果战争不可避免,人们也是更多的希望以德服人,以威慑吓退侵略者,以使异邦和自己睦邻友好,和睦相处。“文武吉辅,万邦为宪”(《小雅•吹冰月》),“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猃狁于夷”(《小雅•出车》)都是对在外领兵将帅的赞美,诗中的将帅武功才智俱佳,战士信服,蛮夷敬佩。有德之人的领导使将士们军心大振,誓将外族驱逐出境,进而自己也就可以回家,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离乡远役者常奔走四野,不得其居,《小雅•鸿雁》中便以鸿雁来比喻这类人。《毛诗序》言:“《鸿雁》,美宣王也。”[9]周宣王时,复文武之德,修建城邑,才使离散的人民重新聚集,鳏寡孤独得到安置。也许这里的描绘是不一定能成为现实,但从中却能看到长期背井离乡之人渴望的生活图景,鳏寡各得其所,难民回归家乡。
三、《诗经》战争徭役诗人文关怀的文化意义
“《诗经》的产生,既不同于原始神话的集体无意识,又有别于原始歌谣宗教咒语‘蜡辞’,而是更多融进了善恶是非的道德评判和对审美意识的明确追求,用实践理性精神,发挥着诗歌‘言志’、‘载道’的功能”。[10]《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向人们展示了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人文关怀。战争和徭役带着血与痛的影子,但在《诗经》中,我们看到的战争徭役诗不是撕裂分解这种血与痛,恰恰相反,它们将这些血与痛散布在含蓄蕴藉的句子中,让读者慢慢体会。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体现的人文关怀才更具现代意义。
战争徭役夹杂着血泪,但综观《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我们看到的不是血腥混乱的正面战争描写,更多的是呈现文治武功,体现个体意识的作品。这种现象发人深思,诗篇作者们都有意淡化战争的杀戮场面,而突出保家卫国的集体意识,赞美崇高无私的爱国情操,诗歌也呈现出温柔敦厚的美学特质。这是一种尊崇圣贤,尊崇仁德而非尊崇英雄,尊崇杀伐的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异于西方的英雄主义,它看重的是一种中庸平和之美,这种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同时又传播至世界各地。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从《三国志平话》到《三国演义》看张飞的形象塑造
下一篇:
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伦纳德巴斯特形象分析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山海经》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盛可以《野蛮生长》农民暴力女性意识
《白鹿原》之田小娥形象分析
空空道人评点《儒林外史》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以《天香》为例论王安忆...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