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诗文创作:自写其心
陶渊明一生都不曾真正抛却“大济苍生”的理想,只是在归田后,更多地凸显他对精神世界的自由的追求。在农耕之余,饮酒、读书、写作成了陶渊明生活的中心。陶渊明流传下来的大部分诗文都是其归田之后的作品。在农耕生活中,陶渊明没有对功名利禄的期盼,全身心地享受田园生活带给他的精神上的自由,更有能力准确地表达这种乐趣。胡怀琛先生说“只有我们的陶渊明先生,能享其乐,知其乐,而且能道其乐” [10] 他似乎可以时时处处随口赋诗,不费一丝力气地写出一篇篇名篇佳作。如良辰美景之时,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移居》其二);有朋友远道而来,则曰“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答庞参军》);读书有感时,则曰“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感士不遇赋》);深夜独酌时,亦曰“辄题数句自娱”(《饮酒诗序》);差役途中有诗,田园归来作诗,甚至连“遇火”、“乞食”,也不忘记留下诗文。
陶渊明的作品很多都是他描述他的真情实感,可以说在陶渊明的生活中,诗与酒同等重要,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文是陶渊明淳朴心灵的载体,也是其生活真情实感的艺术表现。有人说,好的诗就应该是天然生成的,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情绪的抒发,而不应该是经过文字的反复推敲与雕琢而生成的。而陶渊明之所以能看似不经意地写出这样有道的诗文,大概是因为他真正融入到了大自然中,与这些可爱的景物物我相融的结果吧。陶渊明越来越被大家所喜爱和重视,主要得益于他留下来的这些优秀诗文 ,从诗中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陶渊明,被他高尚的品格所感染,被他立意深刻的诗文所吸引。
可以说,陶渊明开启了一种文人的生活范式:诗酒风流,耕读为乐。虽然后世文人对他的躬耕田园心向往之却大多无法效仿,但是其读书、饮酒、写诗作文却成为后世文人在生活方式方面学习和效仿的典范。明代中期以后,很多人学习陶渊明,采取了他那样以耕读为业,以耕读为乐,或者像王冕那样变通为以放牧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陶渊明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一生都未能“绝尘想”,有时甚至达到政治家的敏锐程度和高度,关注社会现实,但是由于其“质性自然”的个性,无法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才回归田园,寻求其他的人生道路,凸显了其个性特征。
上一篇:论曹操诗歌的个性色彩
下一篇: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分析以《文化苦旅》为例

罗兰·巴特神话学视角下的...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

表比较的“有”字句浅析

论现代企业秘书职业的女性化现象

浅析秘书工作中的语言艺术及沟通技巧

论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转变一声遥远的呼唤

论新秘书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