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论《史记》人物的死亡意识(3)
相比较而言,汉高祖刘邦面对死亡则要淡然的多,他说:“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刘邦的生死观念,很符合儒家荀子的理念,荀子在《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而不是违反它,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就称得上了不起的人了。刘邦认为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天命的安排,而死亡是自己命运的必然归属,所以他不求长生不死,而是顺应自然规律,坦然地面对死亡,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
二、死之高贵
死亡或存在?常人在面临这个终极问题时,总是难以抉择。在“生”与“义”不可得兼时,人们往往需要通过价值比较权衡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这个过程是相对痛苦和艰难的。只有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举手投足之间已与自然之道合而为一,才能在这些常人纠结的问题上游刃有余,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圣人。《仲尼弟子列传》中的孔子便达到了这种境界,凡言凡行合乎道,为弟子乃至后世人们树立了道德典范,乃至他死后他的弟子整理他的言论写成《论语》流传于世,真正实现了立德的人生价值。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写伯夷和叔齐之死,体现了他们耿介不俗,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武王伐纣,原本是正义之举,而他们却在半道阻拦,人们都说这二人的行为乃是逆时代潮流,一言忠君守礼,是迂腐的表现,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在儒家看来,他们的行为恰恰正是“仁”的表现,他们反对的并非是周武王,而是“以暴易暴”的战争,这正符合了儒家“仁政”的观点。
《论语•卫灵公》宣扬“杀身以成仁”,认为死亡并非无意义的肉体消亡,而有更大的价值存在,那就是“仁”。[4]伯夷叔齐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牺牲自己的肉体,这种超越死亡的人生价值与儒家立德之说不谋而合,所以孟子也称他们为圣人。死亡对于这些圣人来说,并非是难以抉择的痛苦,而是合乎道的自然之举,他们的行为为后人所称赞和效仿,所以他们的死亡也显得更为高贵。
三、死之抗争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里说:“悲剧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悲剧人物身上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5]《史记》中不乏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人物,却没有谁能比项羽的死亡更加悲壮。从当年意气风发的西楚霸王,到后来乌江江畔的落魄项籍,项羽是最大的一名悲剧英雄。司马迁在描写项羽东城战败,被围垓下,四面楚歌的情景时,极力渲染了项羽死亡的惨烈,面对最后的失败,项王发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感慨,这是对命运反抗的吼声。
与项羽相似的还有田横之死,他不愿与刘邦为伍,就对门客说:“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矣。”于是割下自己的头让门客送给了刘邦。这种血淋淋死亡形式,是田横对命运做出的最后抗争。“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他们的死亡赤裸裸的暴露在作者的笔下,给读者留下触目惊心的印象,而他们至死反抗的精神战胜残酷的现实,为历史所铭记。又如孔子,司马迁写他一生困顿、潦倒,但他百折不回,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到处奔走游说,“皇皇然若丧家之犬”,是一个以韧的精神与命运抗争的英雄,司马迁破格升其为“世家”,并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桃花扇》中李贞丽形象研究
下一篇:
莫言小说的电影之路研究
罗兰·巴特神话学视角下的...
论现代企业秘书职业的女性化现象
论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转变一声遥远的呼唤
论新秘书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论秘书与强势领导相处的艺术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山海经》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借鉴意义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