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刘熙载《艺概》论苏轼文(4)
三、出色而本色
刘熙载认为文学创作要真实自然,达到性情的自然流露,这就是所说的“出色而本色”。刘熙载在论述书法时说:“书当造乎自然”[1]这是说文学创作要源于自然,学习自然,而且要表现出人的自然天性。他主张文章创作的“人工”要超越“匠气”,由锻炼而达到自然[7]。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苏轼道:
东坡文只是拈来法。此由悟性绝人,故处处触著耳[1]。
刘熙载这里说的“拈来法”,就是信笔写来,随性而发,不是故意来创作作品。所谓“悟性”,即对事物感觉敏锐和思想的活跃,有自己的想法。所谓“处处触著”,即能随意而发,触物兴感,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表明了苏轼在为文时达到的顺应自然,摆脱束缚,不管在任何复杂、困难的环境中,都能泰然处之,自我解脱,从而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这正是说明了苏轼创作中是顺其自然,而不是故意为之。
苏轼说:“凡文字,少小即需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8]。可见,在这里苏轼也强调了文贵在平淡自然。刘熙载是特别注重豪放的,因而十分推崇苏轼的率真,在创作中就是主张自然本色,免雕琢。刘熙载以独特的艺术眼光注意到了这点,因此提出了“出色而本色”的评论。
苏轼在其《自评文》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6]。这里是说他的文章都是自己在有感触、有想法的时候,急切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这种想法,是在“不能不为”之时创作的,心中的话不说不行,所以一创作就文如泉涌,行云流水,思路甚广。而所谓的“不择地而出”是说他的文章形式多样、豪放不羁、直抒胸臆、千变万化,没有故意为之。
刘熙载可以说看到了苏轼的这种随意自然的创作特点,极其认同苏轼注重自然的创作理论。刘熙载通过研究苏轼的文章,对苏轼的文学创作做出了典型而又深刻的评论,认为苏轼创作自然而然,不做作,率性而发,具有独特的魅力。刘熙载所推崇的正是这种自然而然、率性而发、出于本性的创作理念,这就是所谓的“出色而本色”,这也正是刘熙载极其推崇苏轼文的重要原因。
四、文贵于达
苏轼文章的另一大艺术特色就是“辞达”,刘熙载在其《艺概》中就这一点也给出了全面的点评。
“辞达”这一说法源于孔子,孔子曰“辞达而已矣”。也就是说,作者在创作时要准确表达出作者原本的意思,使人能明白理解所说的话。孔子认为,文辞主要是为了把内容表达出来,华丽的文采则并不重要。但是苏轼却认为,能表达思想的文辞,不是没有文采,可以说是达到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9]。
苏轼针对孔子的“辞达”说,根据自身的认识,注入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作了新的解释,并且他把“辞达”提到了创作理论的高度。刘熙载也认为苏轼的这种理论是非常正确的。事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就怕不知道这种道理,或者知道这种道理反而说不出,能做到辞达就是能用最准确、恰当、优美、清晰的语句表达出来[3]。文章就是要把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通过认识和理解用文字形象地表达出来,文章应是客观事物内在道理的真实反映。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指出:“辞达”不能不注意文辞,要至于“达”,就要求“华实相符,期于适用”[8]。更重要的是,它要求作者有捕捉一瞬即逝的“求物之妙”的能力,使作者心中了解所观察事物的特点,还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水浒传》中潘金莲悲剧的女权主义妇女观社会影响意义
下一篇:
金庸小说爱情模式的传统性研究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山海经》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盛可以《野蛮生长》农民暴力女性意识
《白鹿原》之田小娥形象分析
空空道人评点《儒林外史》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以《天香》为例论王安忆...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