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刘熙载《艺概》论苏轼文(6)
刘熙载也把苏轼文章同王安石文章风格作对比时,认为王安石之文“长于扫”,这是指王安石能使文章简洁精炼,扫除陈词滥调,有新意、有深度。而苏轼之文“长于生”,即生发新意,妙思泉涌,文章干净、利落、简洁,直揭问题的本质。由此可以看出,刘氏对苏轼文章的写作方法有着清晰的认识,抓住了苏轼文章创作的特点。
刘熙载又说苏轼文:“东坡之文工而易”就是指刘熙载认为苏轼语言上工巧而且平易。苏轼在语言风格上,特别推崇自然而为,反对人工雕琢;提倡语言富有个性化,反对文章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苏轼的语言广博,锤炼精深。苏轼在广泛取材基础上,重视语言的锤炼加工创造,形成自然爽快的特色。他的自然又与活泼、恣肆相融合,从而形成一览无余、长于辩驳、妙趣横生的文风。
东坡说:“秦得吾工,张得吾易”[1],可见他的文章有“工”的一面,也有“易”的一面。这里的“遇困皆通,且不妨故设困境,比显通之之妙用也”[1],就是“工”的表现;而行文“随手拈来”,“处处触着”,“一泻千里”,就是“易”的表现。工与易的高度统一,造就了苏轼文章的高度表现力。对于事物内在特点,苏轼不仅能见得到,而且能写得出,写得好,这正是苏文的过人之处。刘氏的点评从这一方面给予了苏轼的文章以肯定和支持。
总之,苏轼散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诸体兼备,不拘一格,艺术上有鲜明的个性,写作技巧变化多样,在历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小结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大文学家。刘熙载对苏轼文章的研究,取古今之精华,于古典中有新意,于传统中有创新,与以往评论苏轼的言语相比,更具有独特的眼光。刘熙载对苏轼散文的赞誉,往往是用一句两句话表达,每一个词语都用的很贴切,可以说刘熙载独具慧眼而又公正地在评论苏轼。
刘熙载虽身处时代变革的历史时期,他的认识多在“吹冰经”之内,但他对苏轼的评价是准确的、创新的、深刻的,即使在今天也依旧被认为是真知灼见。刘熙载用不存偏见、实事求是、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精神评论苏轼文,这种精神也贯穿了《艺概》的始终。这是我们在解读刘熙载评苏轼文,乃至《艺概》全书时,应格外重视和总结的精神财富。刘熙载的评论不仅为苏轼文章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续写了新的篇章。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水浒传》中潘金莲悲剧的女权主义妇女观社会影响意义
下一篇:
金庸小说爱情模式的传统性研究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中的吴方言研究
《山海经》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盛可以《野蛮生长》农民暴力女性意识
《白鹿原》之田小娥形象分析
空空道人评点《儒林外史》文化创意思想论述
以《天香》为例论王安忆...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