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35.460.25    1.9    458.85.459.75    膨胀    -3    47    86    70    86    59    37    35
460.25.463.85    3.6    462.3.463.1    膨胀    14    73    192    154    185    175    94    86
471.1-474.6    3.5    472.2.473    膨胀    -16    84    286    224    260    296    164    144
476.9.481.55    4.65    477.5.481.15    膨胀    2    61    158    86    127    109    77    48
481.55.484.85    3.3    482.05.483.05    膨胀    17    81    206    121    141    133    90    69
488.6.490.7    2.1    489.1-490    压缩    4    -14    -128    -90    -99    -112    -59    21
在这17个异常区域中,以膨胀区居多,变形幅度也较压缩区大,膨胀区最大的膨胀量达到405με,而压缩区最大的压缩量仅为170με。图5.18(a)和(b)分别绘制了2号线中各膨胀区和压缩区的应变变化曲线,横坐标表示监测期顺序,纵坐标表示结构应变。
 
(a)2号线上各膨胀区域应变随时     (b)2号线上各压缩区域应变随时
间变化曲线                       间变化曲线
图5.18. 2号线中各膨胀区和压缩区的应变变化曲线
 
图5.19. 各压缩区域应变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5.20. 1号线上各压缩区域应变
以X轴为对称轴旋转180度
随时间变化曲线如果将图5.18(b)中的点折线以X轴为对称轴旋转180度,便得到了图5.19,不难看出它与图5.18(a)非常的相似,仅仅是变化幅度上的差异。这表明膨胀与压缩虽然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物理过程,但导致这两种物理过程的作用力却都同隧道内温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甚至于温度可能就是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因素之一。
但是,在对1号线的分析过程中,并没有发现类似2号线那样众多的异常区域,只有两处被怀疑为压缩异常区,且应变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见表5.3和图5.20。
表5.3.2号线中18个异常区域的第3.10期整体应变数据表
异常区域
(K84+)    宽度
(m)    取值区间
(K84+)    属性    周期(με)
                3    4    5    6    7    8    9    10
395.396.75    1.75    395.65.396.3    压缩    12    -35    -129    -123    -117    -177    -136    -68
406.407.2    1.2    406.6.406.8    压缩    38    -28    -107    -85    -126    -111    -69    18
上一篇:四层办公楼建筑与结构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下一篇:埃尔顿酒店中央空调系统设计+CAD图纸

DCFRP分布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自感知特性研究

LabVIEW人工岛基础设施光纤...

LABVIEW分布式光纤传感自动采集系统开发

MATLAB超长光纤光栅沉降管挠度计算算法研究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