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践意义

家校沟通问题在我国有众多学者在研究,但是更多的是研究小学教师家校沟通上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一定对策,并没有过多去分析存在的个性。研究“90”后小学新教师的家校沟通问题,可以针对90后小学新入职教师的特征,分析其针对性问题,去解决特殊性问题,避免小学新教师入职后在家校沟通方面出现过多的问题,尽量减少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矛盾,以便尽早适应小学教师职业。

(二)概念界定

1.家校沟通

英语中,家校沟通可以表达为“home--schoolcommunication”(家校交流)、“home--schoolcooperation”(家校合作)、“parent--teachercollaboration”(家长-学校协作)、“Parent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

在国内研究方面,马忠虎老师提出:“家校合作实际上就是通过对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机构进行联合,家庭成员和教师两者之间关于学生的教育问题而发生联系,两者在某些沟通载体下,彼此互换思想、观念、计划等内容,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和谐的环境和更有利的条件的活动。”1

本文笔者将本文中“家校沟通”定义为,“家”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包括学生的父母、长辈。“校”是指学生就读的学校,主要指班主任、任课老师。家校沟通,就是指家庭成员与学校教育者,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等内容做出的信息交流,从而为学生的教育提出好的方式。

2.教龄三年内教师

在皮连生的《学与教心理学》中,把有三年教龄的教师称为高级新手水平的教师。本文中笔者把小学教龄三年内教师定义为,“90后”小学新教师,他们是出生于1990~1999年的一代人,已经完成师范教育,参加工作岗位,但尚未完全适应教师的角色、胜任教师工作的小学教师。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1.关于家校沟通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美国学者将家校沟通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1)学校和家庭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家长作为支持者与学习者。这一类的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开放日、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的家长学校等等。(2)家长作为活动的自愿参与者,协助学校运作。这一类主要有家长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或赞助、帮助学校解决经济上的问题、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指导和特殊技能训练等等。(3)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决策参与者参与学校的管理,如成立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帮助制定课程计划,帮助学校确定教育目标等等。2此外,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到他和他所在学校的一些做法,比如建立“家长学校”。德国家校沟通有一个有特点的方式:“家长代表”的参与。

我国目前家校沟通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长会;(2)家校互访一班主任的家访和家长的校访;(3)家长学校;(4)家长委员会;(6)通讯联系

2.关于教师在家校沟通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我国杨俊的调查成果显示:教师和家长运用的家校沟通以通讯工具为主,形式单调化。

3马忠虎对家校沟通与合作的现状研究中发现,家长和老师的地位高低不平,就导致家长在沟通中的主动性弱、发表意见的意识较低;老师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定位对家校沟通和家校合作的认识,;在家校沟通与家校合作的展开前,教师和家长对要进行沟通合作的内容很少有人会做计划。4吴方红认为,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1)教师与家长对家校沟通的认识不充分。(2)教师与家长在沟通过程中互不信任、相互推诿。(3)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比较贫乏。(4)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太过单一。(5)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次数少。(6)家校沟通的系统性不强。5徐明峡和吴建成则认为教师未意识到家庭配合的重要性,缺乏与家庭的合作意识,未能有效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6

上一篇: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习品质的研究“学习故事”理论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改进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师要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

地理教材分析的路径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性教学影响因素和建设策略

试析班干部轮换制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构建的策略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