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生命轨迹的,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运转的关键因素。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却只将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盈利上,忽略了对现金流量的掌控,而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短命”的现象,因此本文将企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并分别结合金亚科技、阿里巴巴、苏宁和长虹为例分析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现金流量的特点,最后以k企业2005-2015年财务数据为例,通过计算分析并比较k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率与实际增长率发现k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再具体根据k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征、资产和营业收入增长情况,将k企业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后从各项财务指标入手,详细分析k企业的运营状况,并给出结论和建议,从而为中小企业管理者在治理公司方面提供启发。49194

毕业论文关键词:生命周期;现金流量管理

Company Life Cycle and Cash Flow Management

ABSTRACT:Long-term development in a company has a certain life track. Cash flow management is the key factor to the company. However, some middle scaled enterprises always negle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ash flow management. Instead, they care more about the profit, which leads to the fact that these companies always have the short life. Therefore, in the essay, I am going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 that the middle scaled companies have in the four different developing periods:start-up stage, growing stage, mature stage and degenerating stage by giving the example Jinya Tech Co., Alibaba, Suning Appliance Co.,Changhong.. In the end, I will show the practice of cash flow management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ompany by giving the example of company K.

Key Words: company life cycle;cash flow management

 目录

摘要--I

Abstract--Ⅱ

目录-Ⅲ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二、 生命周期与现金流量管理基本理论 3

(一)生命周期 3

(二)现金流量含义 3

(三)现金流量管理内容 3

三、 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现金流量的特征分析 4

(一)初创期-经营活动入不敷出,投资大 4

(二)成长期-经营活动现金不稳定,投资额大 5

(三)成熟期-经营活动现金充裕,投资稳定 6

(四)衰退期-经营活动现金下降,依靠投资收益 7

四、现金流量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9

——以k企业为例 9

(一)k公司简介 9

(二)行业分析 9

(三)k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9

(四)k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分析 11

参考文献 2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许多国家,只有不到一半的新建公司寿命为10年。一般企业的最高寿命为8年,对于跨国企业,50年是其最长的生命期限。到1982年后有1/3的1970年跻身《财富》“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都已经消失。在另一项研究中,在日本与欧洲的企业的大多数最高寿命也只有12.5年,“短命”似乎成为了全球企业的致命伤。

上一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增长能力分析研究

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现状与改进研究

股利政策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浅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公司资本结构的分析与选择研究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研究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