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论唐代诗歌意境的发展与内涵(3)
王昌龄是着重从创作角度来三论意境,但同时,他自己也认为“物境”与后两境有所区别。“物境”着重的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的描写,以此来构造诗人所要的境界,是明确地状物,隐藏地蕴意;而“情境”和“意境”中,是“意”、“思”和“心”,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物境”的描述。这也使后人将他所论的三种诗歌境界形态归为二类:因“情境”和“意境”都是以反映内心的主观感情为主,王夫之将两者合并为一类,称之为“情中景”,继而称“物境”为“景中情”。而王国文也以此分类,将这两类意境分别称为“以意取胜”和“以境取胜”。
(二)王昌龄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王昌龄在《诗格》中还对诗歌意境的创造作了分析,实际上就是诗歌意境产生的三种情况,即所谓的“三格”:“诗有三格。一曰生思。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二曰感思。寻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三曰取思。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3]创造“物境”,只需“生思”即可;而创造“情境”和“意境”,则必须向“感思”和“取思”转化,即意境的创造要依赖在“目击其物”的基础上的主观情思与审美客体的契合,从而引发艺术灵感和艺术思想。
王昌龄第一次提出了“境”的美学范畴,将“境”引入诗论,扩大了境的内涵,完成了意境理论从佛学到诗歌领域的转移。虽然他所说的与物境、情境并列的“意境”与如今文学理论中成熟了的“意境”概念还不能完全等同,但却是已经在本质上触及了意境的基本内涵,可以说是开了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先河;而且他还对意境的美学特征和创造方法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为唐代“意境说”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发展
自王昌龄以后,中唐时期,出现了另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理论家,那就是诗僧皎然。在中国古典文论的“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皎然是一位重要的诗人和诗论家。他在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境论。
(一)皎然与“境”的内涵
在《诗议》中,皎然阐释了他对于“境”的理解:“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象,而无定质,色也。凡此等,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5]此处所说的“境象”,不仅包括了客观存在的“物象”,而且也包含了经过作家心灵的再创造而表现在诗歌中的物象。诗人通过构思、运巧,将众多的客观存在的意象凝聚、提炼而形成“境”,此时的境就不再是某一客观具体的景物,而是诗人的意中之象、意中之境,所以说它既是实的,也是虚的。
(二)皎然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诗僧皎然在他的诗作《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敡上人房论涅槃经》中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观点,形成了他的“缘境说”:“江郡当秋景,期将道者同。迹高怜竹寺,夜静赏莲宫。古磬清霜下,寒山晓月中。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
翻译
推南本,何人继谢公。”[6]他认为诗歌的创作多是在一定的境际中进行的,有了一定的境,进而才会有创作艺术的想法,一语道出诗情和诗境之间必然的联系。
共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论《天使与昆虫》中的蝴蝶意象
下一篇:
《百年孤独》中叙事技巧的运用
论现代企业秘书职业的女性化现象
论迟子建小说的创作风格转变一声遥远的呼唤
论新秘书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论秘书与强势领导相处的艺术
论方方小说中的悲剧主义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试论弋舟的小说创作特色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