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GNG结构能让NG材料扬长避短,但对GNG结构协调NG中应变局域化机制,人们仍莫衷一是。由于NG粒径过小,传统光镜无法观测,并且协调发生很快,扫描电镜下往往拍摄不到完整过程,人们只能根据已有现象建立一些模型。Fang等[2]对其的解释为:这是一种室温下机械驱动的晶界迁移,这种迁移是NG应变协调的基础。Yuan等[9]认为HL结构中CG使塑性形变时NG在三叉晶界处重定向取向均匀化,籍此抑制空洞乃至裂纹的产生,达到增强NG塑性的目的。虽然人们做了诸多验证,但仍然没有直观、形象地分析整个GNG应变协调过程的实验。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ImageCorrelation,下称DIC)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10]的测量技术,由于其准确、直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二维、三维变形测量之中[11]。通过采集样品变形前后的图像选区的追踪,DIC技术实现对样品全场变形的测算。将DIC技术应用于GNG协调NG局域应变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直观地获得GNG全场应变的信息,并据此探究GNG在变形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新现象。

本毕业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开发2D-DIC分析软件begonia-dic2d:1.详述软件开发步骤、技术难点、攻克方式;2.验证软件测算准确性;3.讨论实际应用时参数优化的方向。

2)GNG-Cu拉伸实验部分:1.制备GNG拉伸件;2.常温拉伸测试后后利用begonia-dic2d测算导出变形图像数据;3.结合计算结果分析GNG应变分布的演化规律。

本毕业设计创新点:

1)建立全场应变分析软件。该软件不仅能获得材料表面全场的应变分布信息,还能对拉伸件表面局部区域的变形进行细致、定量的观察,进而研究其变形机制;2)利用全场应变分析软件分析GNG材料应变协调机制。以往对GNG应变的研究停留在较为抽象的阶段,缺乏对变形过程的持续分析,但begonia-dic2d能对GNG梯度表面的变形进行持续跟踪、直观显示和高精度测算,大大降低了对其变形过程的观察和分析难度;3)探索GNG材料内在的应变分布、演化、协调机制,得出GNG表层NG影响内部CG通过背应力相互影响、协调的结论。

2二维数字图像相关(2D-DIC)系统建立

利用2D-DIC技术进行全场应变分析依次要经历网格(下称Grid)构建、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下称ROI)选择、单格点位移计算、ROI格点遍历、应变场计算、插值显示、应变场参数优化及精度验证等步骤。本毕业设计所采用软件均为尤泽升老师与本人自主开发、优化。

2.1 Grid构建

Grid是人为在原图(下称ReferenceImage)中所构建的网格,它记录了格点坐标对应ReferenceImage中坐标的灰度值,用于下一步计算该格点位移。在插值步骤中,插值算法将自动根据所得数据和ROI的范围将所有ROI中像素点的位移计算出来,Grid间隔(下称GridStepSize)越小,计算结果越“精确”。然而,间隔的减小加剧了计算机的负担(而插值比逐点计算快得多)。另外,在小均匀拉伸应变情况下,样品格点位移基本呈线性,格点多寡对计算精度影响很小,这时为了提高计算速度,我们倾向于选取较大的GridStepSize。Grid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属性为蒙板(下称Mask)。一方面,Mask在每一步计算中根据本身的状态“告诉”计算核心Grid中哪些格点需要计算但未计算、哪些不需要或者不能计算,从这个角度看,Mask的构建类似于半导体刻蚀工艺中的光刻胶,阻挡了程序对不需要格点的“刻蚀”。另一方面,Mask的存在为后来插值显示中ROI追踪输入图片(下称InputImage)变形提供了“锚点”,使我们能在InputImage上同步观测所选区域的位移、应变等,图2.1为Grid示意图。

上一篇:玻璃微珠堆积层导热系数测试研究
下一篇:FDS火灾动力学实验的设计与解读

一维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材...

MoS2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和性能研究

贵金属纳米颗粒阵列在不...

晶体Si中60°位错缺陷对Li输运性质的影响

SmFeO3纳米颗粒的气敏性能

C/TiO2和CZFO/PZT复合纳米纤维...

水热法制备ZnO及其性能

林业机械作业中的安全性问题【2230字】

适合宝妈开的实体店,适...

大学生就业方向与专业关系的研究

淮安市老漂族心理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动画短片《天降好运》中的剧本创作

紫陵阁

组态王文献综述

人事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弹道修正弹实测弹道气象数据使用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