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单逆变器拖双电机的DTC控制+PSIM仿真(9)
2.1.2 动态数学模型
对静止的定子三相绕组和旋转的转子三相绕组进行相同的3/2变换,变换后的定子两相正交坐标系 静止,而转子两相正交坐标系 则以 的角速度逆时针旋转,相应的数学模型如下:
图2.1 定子αβ和转子α'β'坐标系1电压方程
2磁链方程 3转矩方程
式中 是定子与转子同轴等效绕组间的互感, 是定子等效两相绕组的自感, 是转子等效两相绕的自感。
3/2变换将按120度分布的三相绕组等效为互相垂直的两相绕组,从而消除了定子三相绕组和转子三相绕组间的相互耦合。但转子绕组和定子绕组之间还有相对运动,所以定转子绕组互感阵仍是非线性的便参数阵。与三相原始模型相比,3/2变换减少了状态变量的文数,简化了定转子的自感矩阵。
2.2 直接转矩控制
2.2.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特点
(1)转矩和磁链的控制采用双位式控制器,并在PWM逆变器中直接用两个控制信号产生输出电压,省去了旋转变换和电流控制,简化了控制器的结构。
(2)选择定子磁链作为被控量,计算磁链的模型可以不受转子参数变化的影响,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3)由于采用了直接转矩,在加减速或者负载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可以获得快速的转矩响应,但必须注意限制过大的冲击电流,以免损坏功率开关器件,因此实际的转矩响应也是有限的。
2.2.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由于采用双位式控制,实际转矩必然在上下限内脉动。第二个问题是由于磁链计算采用了带积分环节的电压模型,积分初值、累积误差和定子电阻的变化都会影响磁链计算的准确度。
这两个问题的影响在低速时都比较显著,因而系统的调速范围受到限制。因此抑制转矩脉动,提高低速性能便成为改进原始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主要方向,许多学者和开发工程师的辛勤工作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改进的方法有两种:
(1)对磁链偏差和转矩偏差实行细化,使磁链轨迹接近圆形,减少转矩脉动。
(2)改双位式控制为连续控制,例如间接自控制(ISR)系统和按定子磁链定向的控制系统。
2.3 本章小结
本章中,主要讨论了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直流数学模型的区别,描述了坐标变换的基本思路和电压方程、磁链方程和转矩方程,并且研究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仿真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单逆变器拖双电机系统
3.1 单逆变器拖双电机系统控制方法
目前,许多学者提出了针对单逆变器拖双电机调速系统的矢量控制策略[12],这些控制方法大多将多个电机等效为一个,然后使用与一般单电机相同的矢量控制策略进行控制。而在本次试验中,模仿了矢量控制在单逆变器多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利用平均化理论处理多台异步电机的定子磁链和转矩计算[13],以此抽象出 “平均电机”定子磁链和转矩。实现了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单逆变器拖双电机系统。
3.1.1 单逆变器拖多台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非线性因素存在于产生的旋转电动势和电磁转矩的两个环节上。为了简化数学模型,将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变换到两相坐标系上,由于两相坐标轴互相垂直,两相绕组之间没有磁的耦合,交流异步电动机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d-q上的数学动态模型[14],其描述如下:
(1)电压方程:
(3.1)
共13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上一篇:
交流变换系统中的电压复合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下一篇:
TrueTime网络环境下复杂系统一致性的仿真
单片机数字红外测距系统设计+电路图+程序
基于51单片机自动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STC89C52单片机智能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STC89C52单片机盲人用时钟的设计+电路图+程序
单相电压型逆变电路的谐...
粉料称重装置的单片机控...
plc化工传热单元的自动控制设计+梯形图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