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渗碳凸轮轴热处理工艺设计(5)
2.2.1 透入式加热较传导式加热有如下特点
1) 表面的温度超过A2点以后,最大密度的涡流移向内层,表层加热速度开始变慢,不易过热,而传导式加热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表面继续加热容易过热;
2) 加热迅速,热损失小,热效率高;
3) 热量分布较陡,淬火后过渡层较窄,使表而压应力提高。
2.3 电流频率的确定过程
电流频率是感应加热的主要工艺参数,需根据要求的硬化层深度来确定,一般若采用透入式加热,则应符合
ƒ < (2.1)
式中 ——要求硬化层深度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求感应加热的热透入深度大于淬硬层深度,即全部采用电磁感应加热,而不用传导加热。为了获得较大的残余压应力,一般要求过渡层厚度小于硬化层的1/4,这种情况下,选取的热透入深度为硬化层厚度的2倍。当加热层深度为热态电流透入深度的40%~50%时,加热的总效率(包括电效率和热效率)最高。符合此条件的频率称最佳频率,可得
ƒ最佳= (2.2)
圆柱形工件的最佳电流频率主要根据要求的淬硬层深度来确定,如表2.2。
圆柱形零件在选择电流频率时,还应考虑到零件直径的影响,根据经验,表面催货的零件直径与电流频率之间有如下关系,见表2.3。
2.3.1 电流频率选取图表
表2.2 各种硬化层深度所需的电流频率[13]
硬化层/mm 1 1.5 2 3 4 6
最高频率/kHz 250 100 60 30 15 8
最低频率/kHz 15 7 4 1.5 1 0.5
最佳频率/kHz 60 25 15 7 4 1.5
推荐使用设备 晶体管式 晶体管式或机式
(8000Hz) 同左 机式
(8000Hz) 机式
(2500Hz) 同左
表2.3 零件直径与电流频率之间的关系(圆环感应器)[13]
零件直径/mm 10~30 25~50 45~100
电流频率/kHz 200~300 8.0 2.5
所以,最终选择频率为8 kHz的机式设备。
3 比功率的确定
3.1 比功率的定义
比功率亦称功率密度,比功率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向零件单位加热面积上输送能量的大小。在同一频率条件下,比功率的大小决定了感应加热速度的快慢。在合适的比功率的情况下,零件才能实现表层加热和快速加热。它对硬化层形式的影响,有时超过频率的影响。
3.2 比功率的选择
比功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频率和要求的硬化层深度。在频率一定时,硬化层较浅的,选用较大比功率(透入式加热);在层深相同情况下,设备频率较低的可选用较大比功率。
因为工件上真正获得的比功率很难测定,固常用设备比功率来表示。
选择比功率的具体数值时,要考虑以下因素:对于轴类零件表面淬火,当淬火面积较小、形状简单、硬化层较薄、原始组织比较细密、零件材料为中碳钢或中碳低合金钢、零件的生产批量较大者,可选用比功率范围的上限。反之,应该选用下限。
共1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上一篇:
铝合金用钎剂组成研究+实验分析
下一篇:
镀锌低铬彩色钝化工艺研究
热处理对γ-TiAl基合金的晶界工程研究
CoCrNiNb0.46多主元共晶高熵...
热处理对高氮钢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
铍青铜热处理工艺优化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齿轮热处理工艺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热处理对GCr15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对GCr15钢组织任务书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