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城市社区邻里互动状况及睦邻关系研究(12)
此外,现代一些城市住宅外部的空间,宅间绿地和景观设计只注重形式,或者是以为的模仿与抄袭,仅仅视为了美化环境,注重商业卖点。而真正为居民所提供的,能让居民参与其中的,延长居民户外活动时间的功能却往往被忽略,缺乏群体性的聚集活动。社区外部环境的规划把人的行为简单限制为穿行通过,没有为社区居民的交往行为提供真正的平台。
(二)生活方式的变迁——诱发社区居民交往的依赖性减小
过去生活水准低,一家有困难,大家都来帮忙。买物品要票证,邻居之间互相调剂,促进了邻里关系的融洽。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买物品不需要票证,相互求助的情况少了,互相来往交流的时间少了,影响了邻里关系的融洽。
个案3:本地居民,刘阿姨——62岁,已退休。“以前我住的弄堂里有很多是双职工的家庭,还有好几个是退休的。有的时候下 雨了,煤在外面淋着没人盖,他们就帮我给盖上。谁家的电闸盒坏了、水龙头坏了,下水道堵了,只要和隔壁邻居说一声,他们都会很乐意帮忙解决。我们以前弄堂里住着一位王大姐,他知道老郑(住在他家楼上的独居老人)身体不好,就会帮着买买菜,打扫打扫卫生,后来还担负起了他的看病,喂药,做饭。这位老人虽然没有亲人,但是也可以说感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真情。”
社区邻里交往的物质基础上的相邻,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年轻人的交往联络方式发生了改变。电话、网络等远程交往技术代替了面对面的交往,克服了距离上的限制,使人们不出家门就能与异地的朋友和亲邻交往。而传统的需要走出家门或者群体式活动受到人们的忽视,甚至是认为不必要的。
无可厚非,生活在城市里的80,90后们多多少少接触过弄堂生活,但是面对城市化节奏的快速冲击,里弄生活已然变成了回忆。“蜗居”,“宅”,“屌丝”成为了一批年轻人的代名词。
个案1:本地居民,吴先生——35岁,公司白领。“我小时候住在农村,那时隔壁邻居要找我父母,只要在楼下喊一声就能听到。现在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居家时间少了,和邻居们相邻不相识的情形随之增多。随着通讯技术的发达,和远方的朋友在QQ上聊天要比敲开邻家的门容易多了,和邻居的交往不再必不可少。现在,搬家、结婚等过去需要左邻右舍动员才能完成的事,如今都有专业公司代替了。所以不少人认为邻居的存在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影响,只要能相安无事就满足了。”
个案9:新上海人,刘先生——38岁,地产销售。“现在工作很忙,每周只有一天的时间休息,我们每天工作都需要加班,下班后就想休息,也很想与邻居交往,串门什么的。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大,有没什么时间,只是与邻居打招呼而已。”
作者认为,他们似乎对如今的邻里关系的冷漠并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社会时代变革的必然会发生的改变。
(三)文化文系的多元——诱发社区居民交往的归属感降低
社区文化是连结邻里关系的“粘合剂”。社区文化的建设能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社区认同感,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现代化的推进, 在不断扩大的居民交往和流动中, 城市社区各自原有的文化特质在逐渐退色, 社区文化的同质性在增加, 传统的地域特色的社区文化的文系力在弱化。这是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 我们需要积极做出应对。
城市邻里交往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地缘关系与业缘关系的错位、居民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的悬殊、社会交往的能力和需求不同。
共20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
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模式及存在问题研究
下一篇:
SPSS影响传统电器零售业信息化转型的因素分析
南京市浦口区社区网格化大联勤管理研究
上海高龄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
镇江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问题研究
节庆活动与三亚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江苏省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碳排放量相关关系的分析
苏州市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分析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