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四)“朋友圈” 11

    (五)“公众平台” 11

五、微信营销的传播策略选择 11

    (一) 内容为王 12

    (二) 把握好微信信息推送的频次和时间 12

    (三) 企业公众平台与微信小号推广相结合 12

    (四) 从线上到线下 12

    (五) 阶段化差异 12

    (六) 个性化、活动化点面结合 12

六、结语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一、绪言

   (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当下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者,不再仅仅局限于新闻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是普通网民的参与。他们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将所见、所闻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各种方式,上传至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被广泛使用的自媒体平台与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分享,这种全方位的传播方式大大地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渴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快捷与方便。

    无论是否意识到,自媒体早已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日常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的平台。近年来,在web2.0技术的支持下,博客、播客、SNS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形式更迭不断,给信息传播领域带来了数次观念革新,刺激着网络传播生态的发展。这些媒介形式的核心即以最简单,最易操作的方式让用户创造内容,着使得人们得以跨越媒介使用不易的障碍,轻松自如地发表感想、说我想说。当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这些媒介获取和传播信息时,我们发现自己已处于一个全新的“自媒体时代”。

有句名言,在营销界流传甚广,便是有人气的地方就有市场。很多商家就是看到微信聚积起来的庞大的用户数量的情景,敏锐地感知到了微信营销将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营销武器,才积极主动地着手起来,开始进行微信营销。用户对它的体验和行为反应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重要拐点。因此,需要对微信营销的价值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在结构上分为6个部分,以定性分析为前提,定性和定量互为依据的思路来安排文章章节,并分析研究结果,来确定大致框架。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谷歌、百度等搜索平台以及图书馆中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了相关观点和理论框架,同时整理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以完整、支撑本文理论。

观察研究:作为微信使用者,笔者通过长期的使用经验及观察对比,收集了许多微信营销案例,为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2012年8月,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其主打广告语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提供公众账号来发布信息,个人用户使用订阅的平台模式,其门槛低,自由度大,互动性强的特点,在上线后,使得众多草根大号、媒体、企业纷纷入驻,并在新浪微博上频频展示微信二维码,以吸引粉丝关注和订阅。

上一篇:大众点评与高德地图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用户体验比较与分析
下一篇:SEVRQUAL模型民生手机银行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90后自助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分析

淳安县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策略探析

自媒体传播中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供应链视角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控制研究

自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研究

国家安全视角下新时期反间谍斗争研究

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校网球场馆运营管理初探【1805字】

浅谈传统人文精神茬大學...

多元化刑事简易程序构建探讨【9365字】

中国古代秘书擅权的发展和恶变

辩护律师的作证义务和保...

国内外无刷直流电动机研究现状

浅谈新形势下妇产科护理...

《醉青春》导演作品阐述

拉力采集上位机软件开发任务书

谷度酒庄消费者回访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