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 5 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疆内由维吾尔族、汉族、哈萨
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和蒙古族等 13 个民族组成,并使用着 7 种不同的语言文字教学。 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从小生活的环境都是使用母语为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很少接触汉语。2006 年之前新疆少数民族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一直很低,只有所在市及镇上才会有一所幼儿 园,父母从农的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孩子是没法接受学前教育。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前 “双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国家从 2008 年起扶持维吾尔自治区实施自治区“双语”幼儿
园建设工程,分 4 年陆续新建 2237 所“双语”幼儿园。 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新疆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资还真不少,正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工作
(据统计 S 县有 11 个乡(1 个乡由 13 个村构成)2 个镇,2017 年 S 县新建附设在小学内的 公办双语学前班 32 所,改扩建 54 所双语幼儿园教学及辅助用房并配套附属设施。S 县内的
幼儿园由 2006 年的 8 所增加到 2017 年的 84 所幼儿园。)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家也长开始 重视孩子的双语学习,都认为孩子的双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并开始送自己的孩子进幼儿园。 根据社会的需求新疆开始设双语教学班和完全接受汉语班跟其他汉族小朋友一同接受汉语 课。学前双语教学班的数量也日益增多。
随着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 维吾尔族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 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教师、教学模式、教科书、幼儿凝聚力等, 很少有人注意到维吾尔学 龄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发展规律和特点的问题。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 的首要目标和维吾尔族儿童汉语学习心理的首要问题研究汉语学习兴趣很少。维吾尔族儿童 华文启蒙教育的成败, 直接影响到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欲速则不达,要给他们一个过 渡的过程,幼儿从小说自己的母语(维语)到接受第二个语言过程是比较缓慢的,教幼儿汉 语学习首先要掌握好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心智的发展特点即规律,不能一心给孩子灌输概 念,却不注重孩子的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的积极性,教育的意义就会从教书育人变成扼杀幼儿 的好奇心和兴趣的“魔”,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影响到维吾尔族学前双语教育的质量, 降低维吾尔族群众对双语教育的信心。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20 世纪 90 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界逐渐在兴趣概念方面达成共识,研究者普遍赞同这 样一种兴趣的界定:兴趣是指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的特定方向之间的一 种相互作用与关联, 是行为的兴奋剂和调节器①。汉语词典里对兴趣概念的界定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需要为基础,由对事物的认识和获得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 有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直接兴趣和对活动结果感到兴趣的间接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维吾尔族儿童学习汉语的关键。对任何一种学习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以教儿童汉语为主体, 以师生互动为主要, 幼儿园、家庭、社会相互 合作;在游戏中, 专注于兴趣的发展。通过培养兴趣, 促进幼儿的好奇心, 创造自觉、主动、 主动、积极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心情, 不要在 父母或老师的压力下接受知识或观念。
(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人研究旨在维吾尔族学前汉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基础,是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奠 基工程。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疆大力重视维吾尔族儿童的学前教育,但是维吾尔族学前儿 童对汉语的兴趣如何,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着维吾尔族儿童学习汉语的兴趣,这问题的的研 究不仅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能够找出更好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还提醒家长平时多重视孩子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提出合理的要求,理性的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幼儿教育的 本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