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应收账款分析手段 

陈海波(2013)指出应研究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往往与公司资产周转速度成正比,良好的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可以反映企业的高资产使用效率,强偿债能力,同时也表明资金回笼快,平均收款期短以及坏账风险小[11]。

杨玲(2013)认为应研究逾期应收账款,其存在较大的坏账风险,且账龄长则风险越大。对于超过规定时间的逾期应收账款,会计上应该按照规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考虑把其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12]。

Mei Hong(2010)认为应研究信用标准与坏账损失。当一个公司将决定采取信用标准来吸引客户,了解对手,公司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入不同的信贷标准,将宽松或紧缩的信贷标准纳入考虑,其次也应研究公司的承受风险能力,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贷款的偏好也与之息息相关。信用条件是一个公司对于客户的支出采取的明确的前提,主要包含信用期,折扣期间和具体折扣。积极的收账政策会降低客户成本和坏账损失,提高征收成本,因此长久看来合理的信贷政策可以为企业带来利益[13]。 

3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乐永辉(2010)认为制定信用政策也应要考虑到不同客户的信用状况。因此要实现有效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得考虑从初始进行控制,也就是所谓的事先控制,即搜集有关客户信用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活动展开详细调查[14]。

Eleonora Kontuš(2013)认为公司应该在了解潜在客户的信用评级之后合理的对双方的信用政策进行修改。只有当客户评级良好,应收账款收付可以在未来及时收回时采取此手段。除此以外应收款附加费用也应纳入考虑范围[15]。

Carlos J。O。 Trejo(2016)的研究基于美国的应计盈余管理(AEM)与真实盈余管理(REM)。研究重点放在低盈余质量的农业企业报告,并将其定义为同行公司的应计项目收益的极端水平,除此以外还实现了可自由支配支出的模型Roychowdhury(2006)。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可以通过可疑的应收坏账和特殊项目管理盈余 [16]

参 考 文 献

 

[1] 李静。企业应收账款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8):37-38。

[2] 钟祖国。应收帐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9):61-62。         

[3] 戴德明,毛新述,邓璠。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5,(07):71-82

[4] Pedro J。 García‐Teruel,Pedro Martínez‐Solano。 A Dynamic Approach to Accounts Receivable: a Study of Spanish SMEs[J]。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10,163:。

[5] 赵爱良。企业应收帐款风险及其防范初探[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2):173-174。

[6] 张采风,李忠江。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清收[J]。黑龙江财会,2001,(12):15-16。

[7] 万旻。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问题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8] 耿云华。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J]。 品牌(下半月),2015,(09):135-136。

[9] 徐彦国。浅析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J]。商品与质量,2011, (S8):101。

[10] Enzhu Li。 A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tal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Enterprises’ Accounts Receivab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09,35:。

[11] 陈海波。 博士伦制药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12] 杨玲。我国制造型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的关系文献综述
下一篇:精准扶贫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VAR模型研究货币政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大学生人文知识素养文献综述

滚动轴承和模糊聚类算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会展活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客户关系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忠诚文献综述

钢铁供应链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