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方案如下:
(1)实验过程中采用把饱和食盐水加热到65℃左右,以进行洗涤步骤。
(2)实验过程中硫酸根离子选择氯化钡法去除。
(3)实验室海盐精制中,Ca2+与Na2CO3反应生成沉淀,Mg2+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去除。
(4)实验浓缩时,溶液pH控制在2到3,最终得到中性产物氯化钠。
(5)通过氯化钠和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去除钾离子。
本实验从以下方面对海盐精制作进一步的研究:
① 研究化盐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通过多次实验证明,与常温化盐水相比较,温度控制在65℃具有以下优势:
A 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稍有变化,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溶解速度越快;
B 温度高,能促进沉淀物反应完全以及加快沉淀物的沉降速度;
C 温度高对于除钙离子有利,碳酸钙在低温时生成沉淀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60℃以上时,碳酸钙生成反应几乎瞬间就可以完成;
D 温度高能提高过滤速度。
但是化盐温度也不能太高,因为在溶解时,当温度达到60℃时如再升高温度,其溶解度增加的幅度就不大。同时温度过高,盐水形成过饱和状态,使NaCl结晶,从而影响反应正常进行。
② 研究氯化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加入次序对反应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氯化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加入顺序对海盐精制的产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怎样的加入顺序是最优的路线、能到较高的收率,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本试验在试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做了几组平行反应,得到以下结论:
三种试剂中氯化钡中的钡离子是杂质,根据试剂过量原则,会引入更多钡杂质,因此要先用它除去硫酸根,以便多余的钡用后面的试剂除去。其中Na2CO3应先加入去除多余的钡离子,同时与Ca2+反应生成沉淀,有利于形成CaCO3 沉淀晶核,使Mg(OH)2聚集其上产生共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