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室温固相法合成稀土三元配合物(15)
对于铕
图3.21 ln(β/Tp2)与1/T的关系图
表3.4 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铕(Ⅲ)配合物热分解,ln(β/Tp2)与1/T数据列表
T 1/T ln(β/Tp2)
679.15 0.001472429 -11.43224612
691.15 0.001446864 -10.77412866
695.15 0.001438538 -10.3802051
699.15 0.001430308 -10.10399835
703.15 0.001422172 -9.892264656
slope= -31373.59393
斜率=-31373.59393,即-Ea/R=-31373.59393,得Ea=260840J/mol
对于镧
图3.22 ln(β/Tp2)与1/T的关系图
表3.5 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镧(Ⅲ)配合物热分解ln(β/Tp2)与1/T数据列表
T 1/T ln(β/Tp2)
717.15 0.001394408 -11.54113214
730.15 0.001369582 -10.88391489
734.15 0.001362119 -10.48937653
736.15 0.001358419 -10.20713553
740.15 0.001351077 -9.994829912
slope= -36129.98161
斜率=-36129.98161,即-Ea/R=-36129.98161,得Ea=300385J/mol
4.结论
1.采用室温固相合成法用三氯化镧、三氯化铕、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成了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镧(III)配合物和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铕(III)配合物,纯化与干燥,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综合热分析(TG-DTG-DSC-DTA)等表征。
2.根据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镧(III)的红外光谱,未配位8-羟基喹啉配体的特种吸收峰为νC=N(1577cm-1,1512cm-1),νC=C(1480cm-1),但形成配合物后分别位移至1570.54cm-1,1497.72cm-1,1465.09cm-1处。配体中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νOH(1094cm-1)形成配合物后移至1069.38cm-1,弯曲振动吸收峰δO-H(1223cm-1)移至1180.53cm-1,1601.52cm-1,1551.95cm-1处为苯环的吸收峰,1637.40cm-1可以读出C=C的吸收峰,在1103.51cm-1处吸收峰为C-O键的吸收峰,983.74cm-1,900.61cm-1处的吸收峰为C=C的单取代,又进一步的证明了丙烯酸是通过甲基碳原子与La进行配位,我们可以推测三元配合物的结构,见下图4.1。
3.根据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铕(III)的红外光谱,未配位8-羟基喹啉配体的特种吸收峰为νC=N(1577cm-1,1512cm-1),νC=C(1480cm-1),但形成配合物后分别位移至1572.85cm-1,1499.28cm-1,1466.87cm-1处。配体中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νOH(1094cm-1)形成配合物后移至1069.38cm-1,弯曲振动吸收峰δO-H(1223cm-1)移至1205.53cm-1,1603.64cm-1,1552.46cm-1处为苯环的吸收峰,1637.52cm-1可以读出C=C的吸收峰,在1104.98cm-1处吸收峰为C-O键的吸收峰,984.57cm-1,902.49cm-1处的吸收峰为C=C的单取代,又进一步的证明了丙烯酸是通过甲基碳原子与Eu进行配位。我们可以推测三元配合物的结构,见下图4.1。
RE=La、Eu
图4.1
4.经热分析的测定,在空气气氛下,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铕在温度为151.35℃的时候,TG曲线开始失重,失重0.5290mg,失重比例为9.020%,按照失重比例计算,得出此次失重是由于失去结晶水造成的,在温度419.28℃,失重2.945mg,失重比例50.23%,此次是由于C、H键断裂形成的,到600℃的时候物质分解趋于完成,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经热分析的测定,在空气气氛下,丙烯酸-8-羟基喹啉合镧在温度为125.44℃的时候,TG曲线开始失重,失重0.1011mg,失重比例为3.982%,按照失重比例计算,得出此次失重是由于失去结晶水造成的,在温度420.63℃,失重1.325mg,失重比例52.17%,此次是由于C、H键断裂形成的,到600℃的时候物质分解趋于完成,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共1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上一篇:
海盐精制工艺过程研究
下一篇:
混合表面活性剂胶束特性与流变性之间的规律性研究
纳米二氧化钛的机械粉碎...
苯磺贝他斯汀的分析方法研究
EIP法制备W/O/W型多重结构乳...
液相剥离法制备锑烯量子点
油酸辅助水热法制备CaRE2(MoO4)4:RE3+荧光粉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
液相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片和银纳米颗粒
大规模MIMO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
《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研...
提高小學语文課堂朗读教...
遥感土地用变化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析施工企业保理融资成...
PCI+PID算法直流力矩电机速...
MNL模型历史城区居民活动...
从企业eHR建设谈管理信息...
小型通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高效课堂教师问卷调查表